古稀之年是指多少岁 为什么叫古稀之年
古时候人们对于每一整数年龄的叫法与现在不同,所谓“三十而不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那么,古稀之年指的到底是多少岁呢?“古稀之年”又是怎么来的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古稀之年是指多少岁
古稀之年指的是七十岁。人们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稀,八十、九十耄耋”,百岁之人称为“期颐”。
“古稀之年”出自唐代杜甫的《曲江二首》,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于是,后来人们将人到七十岁就称之为“古稀”。
七十岁称为“古稀”,其意思是说古时候的人能够到七十岁,这是一件很稀少的事情,应该值得珍惜剩下的时光。
“古稀之年”也被称为“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祖先对人生年龄的分段,是极为科学和合理的。
除了七十岁的“古稀之年”,离得最近的就是六十的“耳顺之年”。其意思是人到六十岁的时候,听别人言语就可以正确的判断是非、真假。
古时候的老人能到达七十岁的非常少,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以及生活环境问题,因此人们将上了七十岁的老人称之为“古稀之年”。这是非常稀少的。
古稀之年【解释】稀:少。指人到七十岁。
【出处】唐·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示例】七十~是人生难得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指男性70岁
© 汉典 古稀之年 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读音gǔ xī zhī nián,汉语成语,指人到70岁的时候。出自唐·杜甫《草堂诗笺》十二《曲江二首》。- 上一篇:春节守岁的由来 守岁什么意思
- 下一篇:稚子弄冰拼音版 稚子弄冰带拼音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