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的特点 川剧的特点是什么
川剧俗称川戏,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川渝云贵四省市的汉族地区,是融汇高腔、昆曲、胡琴(即皮黄)、弹戏(即梆子)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而成的传统剧种。
川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川剧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川剧分小生,须生,旦,花脸,丑角婡垍5頭个樤行当,各行当均有自成体系的功法程序,尤以“三小”,即小丑,小生,小旦的表演最具特色,在戏剧表现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创造,能充分体现中国戏曲虚实相生、遗形写意的美学特色。2006年5月20日,川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川剧的特点:
1、唱腔: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
2、行当、服饰、妆容以及乐器等方面。
3、服饰:蟒袍、靠子、官衣、褶子等。
4、妆容:面部用不同色彩绘成各种图案。
5、乐器:川戏锣鼓,是川剧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川剧由五种声腔组成。其中,除灯调系源于本土外,其余均由外地传入。这五种声腔一起为五种声腔伴奏的锣鼓、唢呐曲牌以及琴、笛曲谱等音乐形式。川剧5个行当,各行当均有自成体系的功法程序,尤以小生、小丑、旦角的表演最具特色,在戏剧表现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创造,能充分体现中国戏曲虚实相生、遗形写意的美学特色。
川剧戏装有很多种,每种都对应有相对固定角色,什么角色穿什么衣服,有严格讲究。川剧演员在演出前,要在面部用不同色彩绘成各种图案,以展示人物的身份、形貌、性格特征。历史上川剧没有专职的脸谱画师,演员都是自己绘制脸谱。在保持剧中人物基本特征的前提下,演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绘制脸谱,以取得吸引观众注意的效果。
其使用乐器共有二十多种,常用的有小鼓、堂鼓、大锣、大钹、小锣,统称为“五方”,加上弦乐、唢呐为六方,由小鼓指挥。
保护措施
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传习与展示基地,向10家院团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传习展示基地”,便于川剧的传承保护工作在全川范围内更加全面的开展。启动“川剧河道艺术抢救保护”项目等。
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与各川剧院团合作,举办各种展演。举办了“《绣襦记》及折子戏抢救展演”“川剧传统折子戏展演”“‘资阳河川剧艺术’代表剧目抢救展演”,承办“川剧界庆祝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川剧名家名段品牌展演”“川昆抢救继承展演”等川剧展演活动,对川剧进行活态的保护。[6]
- 上一篇:物种起源的作者 物种起源作者与简介
- 下一篇:兰芳共和国是现在哪里 兰芳共和国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