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伏是什么意思 出伏后迎来易犯病的34天 这6件事不能做
一、出伏是什么意思?
出伏表示是过了伏天,意味着伏天结束。时间是在三伏天结束后的第一天。一般来讲,出伏就代表着出了伏天,炎热渐消;而处暑节气更代表着暑气告一段落,天气也越来越凉爽。
不过在南方一些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也就是传说中的秋老虎。
二、出伏后还要热多久?
出伏后还要热大半个月左右。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炎热的时候,而三伏天一般在8月中下旬结束,此时气温虽然会有所下降,但整体还是十分炎热。要等天气真正凉快下来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而白露一般是在每年的9月7日到8日之间,所以出伏之后还要热大半个月左右。
出伏后,要注意6件事千万不能做:
1.醒后立即起身
天气逐渐转冷,经过一晚上的人体处于静止状态,血液粘稠度增高,血管阻塞发生几率大,也有可能会加剧供血不足,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2.一大早去晨练
夏秋交替季节,温差逐渐加大。有些人四五点钟就外出晨练,此时人容易受寒冷的刺激,让早晨本已较高的血压上升更快,从而增加了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
3.渴极了猛灌水
高温天出汗多时,身体缺水速度也会加快。如果喝水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在肠内被吸收,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心脏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4.刚吃饱就午睡
季节交替之际,很多人晚上睡不好,中午时午睡半个小时左右很有好处。但忌餐后即睡。因为中午温度高导致皮下毛细血管扩张,加上饱餐后血液涌向消化器官和大脑争血,此时入睡便有诱发脑梗死的危险。
5.短裤背心继续穿
出伏后,早晚比较凉快。脖子、后背、脚部,这些都是血管最丰富的地方。如果继续穿短裤、背心之类太清凉的衣服,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引发危险。
6.夜晚还开空调
出伏后,尽量不要在夜晚睡觉时开空调。有可能会引起感冒、腹泻、颈肩腰腿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 上一篇:白蚁吃什么?
- 下一篇:雪白雪白的梨花每年什么时候开花?花期有多久?什么时候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