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取名寓意 > 㦻字的意思

  拼音  xí zhé   注音  ㄒ一ˊ ㄓㄜˊ   
部首  戈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86  NRAT  五笔98  NRAY  仓颉  SAI  郑码  YTNH  四角  13650  结构  左右统一码  39BB  笔顺  フ丶一フ丶一ノ丨フ一一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统一码

㦻字UNICODE编码U+39BB,10进制: 14779,UTF-32: 000039BB,UTF-8: E3 A6 BB。

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A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异体字

English

(ancient form of 襲) to put on; to wear, repeated; double; to inherit; to attack or take by surprise, to accord with; to unite

康熙字典

㦻【卯集中】【戈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玉篇》古文襲字。輕師掩其不備也。餘詳衣部十六畫。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襲【卷八】【衣部】

左衽袍。从衣,龖省聲。,籒文襲不省。似入切〖注〗㦻、褶、,古文。

说文解字注

(襲)衽袍。小斂大斂之前衣死者謂之襲。士䘮禮。乃襲三稱。注曰。遷尸於襲上而衣之。凡衣死者。左衽不紐。按喪大記。小斂大斂。祭服不倒。皆左衽結絞不紐。襲亦左衽不紐也。袍、褻衣也。記曰。纊爲繭。緼爲袍也。許曰。袍、襺也。士喪禮。襲衣有爵弁服、皮弁服、褖衣。注。褖衣所以表袍者。子羔之襲繭衣裳與稅衣爲一是也。斂始於襲。襲始於袍。故單言袍也。襲字引申爲凡揜襲之用。若記曰帛爲褶。士喪禮古文作襲。叚借字也。喪大記、玉藻用禮今文作褶。注曰。褶、袷也。有表裏而無著。許依古文禮。故不收褶字。凡經典重襲之義。如筮襲于夢。武王所用。祥襲則行。不襲則增。修德而改⺊。皆當作褶。褶義之引申。从衣。龖省聲。似入切。七部。

)籒文襲不省。

  • 上一篇:
  • 下一篇:

您可能感兴趣

㠄

㠄 拼音 xí 注音 ㄒ一ˊ 部首 山部 部外笔画 11画

䏮

䏮 拼音 xí xié 注音 ㄒ一ˊ ㄒ一ㄝˊ 简体部首 月部

㺣

㺣 拼音 xī 注音 ㄒ一 简体部首 犭部 部外笔画 17画

㳧

㳧 拼音 xí 注音 ㄒ一ˊ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7画

㯕

㯕 拼音 xī 注音 ㄒ一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

㤴

㤴 拼音 xí 注音 ㄒ一ˊ 简体部首 忄部 部外笔画 7画

㷩

㷩 拼音 xī 注音 ㄒ一 部首 火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

㮩

㮩 拼音 xī 注音 ㄒ一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

䜣

䜣 拼音 xī xīn yín 注音 ㄒ一 ㄒ一ㄣ 一ㄣˊ 繁体

䀘

䀘 拼音 xí xié 注音 ㄒ一ˊ ㄒ一ㄝˊ 部首 目部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