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狪的拼音: tóng,dòng 注音:ㄊㄨㄥˊ ㄉㄨㄥˋ
部首:犭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9画 康熙字典:狪(10画)
简体部首:犭部 部外笔画:6画 总笔画:9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犭 同”
繁体部首: 犭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成功,大气,活泼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QTMK 仓颉:KHBMR 郑码:QMLD 中文电码: 区位码: 四角号码: 47220
统一码:72ea 笔顺编号: 353251251 笔顺读写:撇折撇竖折横竖折横 狪的笔顺 ノフノ丨フ一丨フ一
狪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基本字义
(狪)tóng,dòng ㄊㄨㄥˊ ㄉㄨㄥˋ
狪tóng(ㄊㄨㄥˊ)
⒈ 〔狪狪〕古书上说的一种野兽:“(泰山)有兽焉,其状如豚而有珠,名曰狪狪,其鸣自叫。”
其他字义
狪dòng(ㄉㄨㄥˋ)
⒈ 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之一,今作“侗”。
汉语大字典
[①][tóng][《集韻》徒東切,平東,定。]
(1)见“狪狪”。
(2)见“狪犬”。[②][dòng]我国少数民族名。今作“侗”。
康熙字典
【集韻】他東切,音通。【山海經】泰山有獸,其狀如豚而有珠,名曰狪狪。其鳴自訆。【註】郭璞曰:音如吟恫之恫。騈雅曰:狪狪,珠豚也。亶爰子曰:召慵狪,使先驅。【郭璞·狪狪圖贊】蚌則含珠,獸何不可。狪狪如豚,被褐懷禍。患難無由,招之自我。
又【集韻】徒東切,音同。本作?。野彘。或作?。慵字原从巾从庸,疑慵。考證:〔【山海經】泰山有獸,名曰狪狪。其名自䚯。〕 謹照山海經之例其名改其鳴。䚯改訆。
说文解字
大皃。从人同聲。《詩》曰:“神罔時侗。”
大皃。从人同聲。《詩》曰:“神罔時侗。”他紅切
(侗)大皃。此義未見其證。然同義近大。則侗得爲大皃矣。論語。侗而不愿。孔注曰。侗、未成器之人。按此大義之引伸。猶言渾沌未鑿也。从人。同聲。他紅切。九部。詩曰。神㒺時侗。大雅思齊文。今本作恫。傳曰。恫、痛也。按痛者恫之本義。許所據本作侗。偁之以見毛詩假侗爲恫也。
- 相关文章
-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