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剧情介绍(3)
第12集:斯诺海德姆长途跋涉 一路挫折终抵红区
1936年,斯诺和海德姆在宋庆龄的帮助下,伪装成外国游客,踏上了去往西安的列车。虽然海伦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着他,但是他们都意识到了这一次的旅程有多么的危险。斯诺生离死别般地拥抱了海伦,带着必死的信念出发了。
斯诺在去往西安的列车上,听到了很多关于红军的传言,大家褒贬不一,但大部分的人仍旧把红军形容成吃人的魔鬼。斯诺和海德姆看着窗外前所未见的西部风情,更加体会到了前路的未知。
到达西安后,斯诺和海德姆发现自己居住的西京招待所周围多了很多奇怪的人,他们在饭店门口设卡盘查,气氛顿时紧张了起来。为了避免暴露身份,负责将斯诺送往西安的中央保卫局局长邓发在早餐里留下纸条,约定了接头的时间和地点。
在邓发的安排下,斯诺和海德姆终于向陕北进发了。邓飞还有紧急事物需要处理,只能将他们送过国民党的哨卡。此后的路程,两人只能在向导老邱的指引下,徒步前进。这里的辽阔和荒凉让斯诺感到隐隐的不安。经过了四个小时的跋涉,他们终于到达了一个小村庄。斯诺心中的不安越来越强,他甚至将这个小山村与《水浒传》中的黑店联系了起来,将向导想象成了土匪。
斯诺的不安以另一种方式印证了,第二天斯诺等人出发没多久就遇到了土匪,斯诺和海德姆仓皇而逃,离老邱越来越远。接应老邱的李大脸早已等候在此,他吓退了土匪,找到老邱,却发现两个国际友人和老邱驮着行李的毛驴都不见了。
与老邱走散的斯诺和海德姆只好硬着头皮独自往前走,两人越走越热,越走越疲惫。直到斯诺发现了一条小河,便和海德姆跳进河中游起泳来。这两个长相奇怪的人很快引起了河边小红军们的注意。他们将斯诺和海德姆五花大绑起来,押往红军总部。达到总部后,老邱和李大脸正在向周恩来汇报工作,意识到这是一个误会后,两人立刻被松绑了。
在这里,斯诺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这个名字对他来说并不陌生。在他的眼里,周恩来是个值得尊敬的纯粹的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周恩来还能讲一口流利的英文,这更加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斯诺迫不及待地想要听周恩来向他讲述长征的故事。
第13集:华盛顿•吴搜寻斯诺 红军苏区颠覆斯诺印象
此时,远在北平的海伦仍然为斯诺的安全担忧着,而斯诺却无法向她告知自己的现状。在斯诺离开北平的日子里,海伦以斯诺的名义继续在杂志上发表文章,以制造出斯诺没有出远门的假象。由于海伦的言辞比斯诺更加激进,弄巧成拙地引起了当局的注意。
这一天,华盛顿•吴突然造访斯诺的家中,却只有海伦一人在家。吴此行的目的正是为了告诉斯诺,他越发激进的文章引起了当局的极大不满。在谈话间,吴注意到了海伦的疲惫和反常,他意识到斯诺此时应该已经不在北平了。吴安排人将斯诺的照片发往各大火车站,以搜寻斯诺的去向。
告别了周恩来,斯诺将去往保安,与毛泽东见面。去往保安的路上,斯诺已经开始了自己的采访工作,他乐此不疲地访问和记录自己看到的一切。而海德姆也提前开始了自己的医疗生涯,不断地帮助着路上受伤的战士。
在行军路上,斯诺与战士小向成为了朋友,他送给斯诺一盏十分珍贵的油灯。在这盏油灯下,毛泽东不知道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一次次作战计划的制定,一部部红色经典的撰写,都是在这盏油灯下产生的。
随着保安一步步接近,斯诺的心中也越来越澎湃,他想要看看这个国民党重金悬赏的红军首领,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没想到,刚在保安落稳脚跟,斯诺和海德姆就见到的毛泽东。令斯诺没有想到的是,他如此轻而易举地就见到了这位伟人。毛泽东热情地向两人打着招呼,嘘寒问暖,还为两人准备了欢迎会。
饭后,斯诺和海德姆在村庄中四处走走看看,他看到红军们义务地帮助老百姓干农活,为老百姓挖井,照顾没有劳动力的鳏寡孤独,这与外界的传言完全不同。这才是真实的红军,在斯诺眼中,同样作为政权领袖的毛泽东与蒋介石是完全不同的,他更了解中国的老百姓,斯诺决定将这些优秀的素材报道出去。
海伦没有收到斯诺的消息,整日忧心忡忡,金四爷也跟着担忧起斯诺来。华盛顿•吴一次次地跑去找海伦,他早就看出了海伦顶替斯诺写文章。他不停地逼问着斯诺的下落。沈慧秋和金四爷为了帮海伦解围,保护斯诺的行踪,合演了一出戏,称有人看到斯诺和八大胡同的花魁在一起厮混。没想到此“斯诺”非彼斯诺,华盛顿•吴信以为真,立即赶往冰窖口,却发现对方只是与斯诺同名的一个法国人。
斯诺和海德姆在陕北受到了极高的礼遇,海德姆竟然在这里悄然坠入了爱河,他爱上了那天在河边差点儿将自己击毙的女红军。红军部队为两人准备的演出深深的打动了他们,斯诺还在这里遇到了老友李梦。李梦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她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却都被她轻描淡写地带过,那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理想信念在支撑着她的前行。
斯诺终于采访到了毛泽东,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一个领袖竟然住在十分朴素的窑洞中。毛泽东承诺斯诺可以在苏区四处采访,把真实的事实告诉全世界。
第14集:斯诺如愿采访主席 完全融入红军队伍
毛泽东向斯诺讲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走过的路和遇到过的种种苦难。但无论如何,红军战士都取得了胜利,他们顺利的达到了目的地,任何挫折都没有摧毁红军的核心力量。
毛泽东在访问中告诉斯诺,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以红军的胜利而告终的,长征如巨龙般的盘旋在中国大地上,成为世界军事史和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共产党就是要奋斗,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随后,毛泽东将自己在长征路上作的诗写下来,送给了斯诺。
与毛泽东的交谈愉快而深刻。到了午饭时间,馒头夹辣椒的“中国汉堡”又一次让斯诺感受到了共产党的热情,感受到了红军战士苦中作乐的广阔胸襟和乐观主义精神。这深深地感染着斯诺,他甚至还在饭桌上唱起京剧来。
时间在不经意间流逝,斯诺的此次采访竟然进行到了深夜,毛泽东的抗日决心和战略计划都让他敬佩不已。此后的历史也向他证明了毛泽东的言论和判断是正确的。
在北平,华盛顿•吴没有找到真正的斯诺,气急败坏。正在此时,有人告诉吴,斯诺曾在西安出现过,斯诺果然去找红军了。华盛顿•吴又将做出怎样的行动?
在苏区,斯诺和海德姆换上了红军的军装,他们俨然已经成为一名正式的红军战士了。在这里,斯诺还遇到了自己曾经的学生黄华,黄华被毛泽东安排照顾斯诺和海德姆,同时兼做翻译。此时斯诺才知道,黄华离开上海后,想方设法来到了陕北,成为了一名红军。他向斯诺讲述了自己一路以来的经历,并告诉他们一个好消息,他将按照毛泽东的安排,带着斯诺和海德姆上前线。斯诺热情地向黄华介绍自己的窑洞,显然已经完全适应了红军的生活。
斯诺和海德姆参观了正在训练的新兵,观看了文艺宣传队的表演,海德姆爱上的女战士让他喜欢不已。正在这时,敌人的战机突然从苏区上空掠过,扔下一颗炸弹。红军迅速地疏散了群众,即使在战火中,战士们依然能够扛着枪唱起歌来,这种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让斯诺永远都无法忘记。
第15集:斯诺继续深入苏区 苏菲海德姆消除误会
李梦察觉出了海德姆对苏菲不一样的情感,便和苏菲开起来玩笑,这让苏菲感到非常的羞涩。斯诺打断了两个女孩的嬉笑,他直言想要采访李梦一些关于长征的事情。
对于李梦这样一个女同志来说,长征的艰苦岁月是更加艰辛和不易的。一路上,女战士们相互搀扶,她们像男红军战士们一样地冲锋,浴血奋战。她们翻雪山、过草地,用女性特有的坚强与柔韧,写下了长征的故事,唱响了催人奋进的战歌。女红军们只有一部分走到了胜利的那一天,而那些倒在硝烟中的女战士们却为了革命付出了自己如花般的生命。斯诺听后肃然起敬,他要向红军战士们致敬,更要向女红军战士们致敬。
斯诺曾经帮助过的女学生陆晓萌主动找到他,要求斯诺采访自己。她告诉斯诺,红军将人民看得十分重要,正是有这样的军民鱼水情,才能使红军受到如此的拥戴。她紧接着又向斯诺讲述了自己眼中官兵一致,官民一致的共产党,这引起了斯诺的共鸣,让他触动很大。
而另一边,海德姆终于能有机会向苏菲解释自己为何会在两人相遇的那一天光着身子。苏菲对海德姆并没有反感,两人在田间紧挨着坐下。海德姆问苏菲为什么要参加革命,苏菲坚定地回答他是因为信仰。而后又问了海德姆同样的问题,海德姆如实回答,他从宋庆龄那里得知了中国和红军的现状,他看过马克思的著作,他知道苏区需要他。
海德姆从内心深处钦佩着苏菲,在美国,同样年纪的女孩儿都在忙着社交,而苏菲这一代人已经肩负起了这样伟大的国家使命。苏菲带着患有眼疾的小女孩儿丹丹来找海德姆,请他帮丹丹治疗眼疾。苏菲的热心和善良再一次让海德姆心动,他将自己心爱的钢笔送给了苏菲,这一次她没有拒绝。
在采访毛泽东的日子里,斯诺不仅听他讲述了中国的红军和中国革命,也与他讨论喜欢读的书,谈论他的感情,两个人俨然已经成为了非常亲密的朋友,这也让斯诺更加了解了中国革命者的付出,懂得了红军,懂得了中国。
转眼间,斯诺和海德姆已经来到保安二十多天了,斯诺采访到了很多的素材,他想将这一切讲给全世界听,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将这段震撼中国的历史,清楚地讲给世人听。毛泽东建议斯诺到西部的部队中去听去看,回来之后再与他一起讨论中国革命的前途。
第16集:斯诺深入红军一线 死亡乌龙吓坏海伦
毛泽东配发给了斯诺一套军装、一匹马和一把枪,将他送上了战斗一线,并许可他在那里看到听到的一切都可以发表出来。出发之前,斯诺拍下了毛泽东在陕北身穿深蓝色军装,头戴八角帽的珍贵照片,这张照片让全世界领略到了中国领袖的风采,毛泽东戴过的那顶八角帽一直被斯诺珍藏着,他带着它走遍了苏区。
在途中,斯诺学会了用手枪,看到了红军战士教老百姓们识字,这一切对他来说都是全新的经历。斯诺住在老乡家,已经完全适应了陕北的生活和他的“辣椒汉堡”。
海德姆躺在床上,思念着自己心爱的姑娘。这时,苏菲和李梦焦急地敲开他的房门,村里的一位大姐要生产了,虽然海德姆不是妇产科大夫,但眼下只有请他来为大姐接生了。海德姆生平第一次做了妇产科手术,这也让他明白了,作为一名苏区的医生,他必须学习各类的医疗知识,这样才无愧于自己作为一名医生的称号。
手术结束后,天已经亮的,海德姆一夜没睡,但是请求苏菲能和自己散一会儿步,他拉起苏菲的手,向她表白自己的爱意,而苏菲却害羞地跑开了。
第二天一早,斯诺就在老乡的陪同下,前往乡村供销社采访。这里的货物一应俱全,还有自己的工厂。老乡告诉他,在不远的吴起镇,那里就是苏区的工业中心,吴起镇的张镇长是一位老革命,是他带领着大家生产农具、日用品,保障苏区的物资供给。
在这里,斯诺还见到了彭德怀将军。他知道,毛泽东曾专门为彭德怀写过一首诗,他对这位英雄人物充满了崇敬和好奇。在对彭将军的采访中,斯诺听到了红军的传奇经历,听到了红军铁打的意志力,这里的红军和人民才是真正战斗着的无产阶级。
此时,北平的金四爷正拿着一份报纸给海伦看,报纸上说一名叫“白云”的外国记者在陕北死掉了,海伦噙满了泪水告诉金四爷,“白云”就是斯诺的笔名。斯诺的死让海伦悲伤不已,金四爷按照中国的规矩给海伦穿上的孝服,两人在斯诺的灵位前深深鞠躬。海伦无法抑制自己的伤痛,将灵位紧紧拥在怀中•••
这时,一个卖洋火的伙计走到院子中,将一封信交给金四爷,要他转交给海伦。海伦看后,顾不得脱掉孝服,就按照信中的地址找到了王勤诗,王勤诗告诉她,斯诺并没有死,他正在陕北忙碌的工作着。经历了这一次乌龙事件后的海伦再也无法隐藏自己对斯诺的思念和担忧,她请求王勤诗帮助自己到西安去。
斯诺结束了在陕北的采访任务,即将返回北平。而海德姆要留下来,一方面是因为苏区需要他这样一名医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苏菲。而此时,海伦已经踏上了前往西安的火车,马不停蹄的向斯诺飞奔而来。
第17集:斯诺海伦终于重聚 “西安事变”一触即发
斯诺在毛主席的引荐下采访了习仲勋,习仲勋回忆起了刘志丹与他相处的点点滴滴,刘志丹的一言一行,帮助、激励着习仲勋的成长,让他永生难忘。
距离斯诺离开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李梦带着同志们为他准备欢送会。毛泽东对斯诺的采访和海德姆的留下给予了深深的感谢,他送给斯诺两枚江西苏维埃政府制造的钱币,要他留作纪念。在斯诺的欢送会上,海德姆宣布了自己的中国名字“马海德”,也宣布了自己与苏菲的婚约。
一步步离开陕北,斯诺感到十分难过,他没有感觉自己在回家,而是感觉渐渐的离开了家。陕北的红军带给了他太多太多的意想不到和震撼,留给他源源无尽的思念和敬仰。
而此时,海伦已经到达了西安,在西京招待所门前,她因为一场小小的纠纷认识了赵四小姐,并很快与热情友善的赵四小姐成为了朋友。不知赵四小姐身份的海伦向她说起了张学良救不了中国,只能成为另一个蒋介石的言论,赵四小姐则告诉海伦是她误解了张学良。
事实上,全国人民都这样误解了张学良,虽然他对蒋介石忠心耿耿,但却对他攘外必先安内的宣言不能苟同。张学良告诉赵四小姐,他想要找一名外国记者,将这一切告诉世界,她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海伦。赵四劝说海伦去采访张学良,看看这个她眼中的“法西斯分子”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张学良将自己的抗日决心告诉了海伦,中外报纸刊登了海伦的文章,通过采访,海伦消除了对张学良的误会,也让全世界了解了张学良此时的想法。这篇报道很快就被蒋介石看到,他将此事告知了华盛顿•吴,要他去警告这个美国女记者,同时也准备立即动身去往西安。
海伦在王勤诗的帮助下见到了邓发,邓发告诉她斯诺很安全,他们马上就可以重逢了,海伦听到这个消息后,自然感到无比欣喜。
重逢后的斯诺与海伦两人回到北平,秘密地将斯诺在陕北拍摄的照片洗了出来,之后便投入了紧张而忙碌的资料整理中。
许久未见的贾黄堤此时在杂志社找到了斯诺,神秘地说要将一条情报卖给斯诺。贾黄堤的要价很高,斯诺联系到了当时在北平采访的鲍威尔,两人一共与贾黄堤见了面。贾黄堤告诉两人,蒋介石已经知道了张学良的联共立场,并将动身去往西安处理此事。
鲍威尔认为此情报很重要,他建议斯诺立即去往西安,但因为种种原因,斯诺并没有去成。他并不知道,此时在西安,蒋介石与张学良已经吵得不可开交。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东北军起义,劫持了蒋介石。国民党内部出现了主战派和主和派两方势力。而此时,蒋介石在西安给宋美龄发来了电文,称自己已做好了殉国的准备。
第18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海伦勇敢深入苏区
宋美龄为了保住蒋介石的性命,派人即刻到西安与张学良斡旋。张学良表示对蒋介石并无恶意,只是希望他不要继续阻止抗日了。宋美龄还让人将一封家书带给蒋介石,请求他接受抗日。此时蒋介石才知道,国民党内部的主战派打着讨伐张、杨的旗号,实则是想将他置于死地。
共产党方面也在关注着此事,有些人认为现在正是推翻蒋介石的好时机。而毛泽东则认为,此时的局势非常动荡,如果蒋介石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那么国家将会陷入一片混乱。最终,在共产党和宋美龄等人共同的努力下,“西安事变”被和平解决,蒋介石开始了数十年的幽禁生活,国共终于走向了合作。
经过了一段时间忙碌的资料整理之后,斯诺终于出现在北平的新闻界,他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两条震惊四座的信息。一是他去到了红军苏区,二是他在那里采访到了毛泽东。斯诺告诉众人,在苏区,他发现了一个新的中国,他为记者朋友们讲述长征的艰辛和不易,他将一个真正的毛泽东,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呈现在大家面前。面对记者们的重重质疑,他拿出了那张为毛泽东拍摄的肖像,证实了自己所说的一切。
一时间,那张照片和斯诺的采访稿被刊登在各大报纸上,给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带来了新鲜的空气,他们正真的了解到了那些“红眉毛红眼睛的吃人的”共产党的真实面貌,“中国共产党”这个词汇,第一次登上了世界历史的舞台。
华盛顿•吴看到了这个消息,要求部下找报社撤掉斯诺所有的新闻稿,然而却没有任何一家报社愿意放弃这个重大新闻。
此时,斯诺接到了一个神秘的电话,约他下午三点在教堂见面。斯诺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去赴这个约,而海伦则坚持与他同去。两人来到教堂,原来约见他们的正是王勤诗同志,他拿出一封信交给斯诺,那是毛主席专程从延安捎来的信件,在信中毛泽东亲切地问候了他,这让斯诺和海伦都感到欣喜万分。
斯诺提到了自己此行的遗憾,没有见到另一位英雄——朱德。海伦提出要去往陕北,帮助斯诺实现他未完成的心愿,斯诺担忧海伦的安危,本不愿意让她去。但在海伦的坚持下,斯诺最终还是同意了。华盛顿•吴知道了这个消息后,立即派人紧紧盯住海伦,阻止她前往陕北。
海伦被困在西京招待所中,想方设法要逃脱特务们的监视。她将一个纸条交给特务,让他把纸条上的内容发给斯诺,支走了这些人,海伦便悄悄从浴室窗户中溜走了。而此时,斯诺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华盛顿•吴找到他,要他立即停止对共产党的报道,否则会撤销他的记者采访证,两人为此事吵得不可开交,斯诺无论如何也不愿放弃对真相的报道。
海伦在王勤诗的护送下,一步步接近延安,跟斯诺一样,她对陕北的辽阔感到万分的惊奇。她和女红军战士住在一起,听她讲述长征路上的生死经历,她不停地记录着,不停地流泪,不停地被红军精神所震撼。
第19集:北平城遭遇沦陷 斯诺海伦险分离
海伦在延安受到了毛泽东的热烈欢迎,海伦就国共合作事宜采访了毛泽东。毛泽东对于实现“民主、民权、民生”有很多自己的见解和计划。海伦向他提出了自己要上前线的想法,毛泽东担忧她的安全,本不同意。但海伦表示自己有着丰富的战地记者经验,最终毛泽东给海伦写了一封介绍信,让她带着去找前线指挥作战的邓小平同志。
而此时,海伦得了痢疾,当下并没有机会去到前线,但是海伦仍在后方坚持着繁重的采访工作。海伦没有忘记丈夫的心愿,她首先采访了朱德的警卫员,在警卫员口中,这是一个艰苦朴素对自己要求很严和的老总。见到朱德本人之后,海伦又对他准确的研判、丰富的经验、坚定的信仰而感到肃然起敬。
不久之后,日军策划了“卢沟桥事变”,直子的丈夫龟田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污蔑中国军队,日本人终于露出了自己侵略中国的全部野心。随着日本军队的步步紧逼,共产党和国民党表示要坚决一致抗日,冲锋在前线,保卫共同的家园。
很快,北平城沦陷,斯诺遭遇了巨大的麻烦。他的民主杂志社被日军砸得粉碎,但好在他的家还算平静,他的家再一次成为了爱国学生的避难所。他多次将学生们化妆成乞丐,帮助他们离开北平,这些学生有的投往延安,有的去了西山,而金四爷和沈慧秋也在尽力帮助着他们,支持着学生的爱国运动。
斯诺在陕北一别后,竟然在北平遇到了邓颖超。邓颖超被组织批准到北平治病,正遇上了北平的沦陷,此刻她已经处在了非常危险的关头。斯诺让邓颖超装扮成他的女仆,想要护送她去往天津。不料在途中遇到了对他早有成见的龟田,这一次又是直子帮他化解了难题,使他顺利地将邓颖超送往了天津。
与海伦分别多日后,斯诺终于监听到了海伦发来的电报,海伦告诉他她在延安一切都好,每天不停地采访着,对于海伦来说,红军的有说不尽的故事。海伦在延安期间还见证了红军的改编,从此八路军和新四军将为中国而全力战斗。
海伦收到了斯诺的电报,终于决定返回西安与斯诺汇合,接下来,两人将赶往青岛,继续他们的采访之旅。斯诺因为平津地区的大规模停电,与海伦失去了联系。当他赶到西安时,海伦已经出发去了青岛。斯诺只好利用自己美国记者的头衔请铁道部帮忙找到海伦,要她返回西安与自己汇合,没想到,海伦刚一下车,火车就遭遇了脱轨,海伦大惊,没想到自己又躲过了一劫•••
日本人占领了北平,要求居民在自己家门口悬挂日本国旗,而金四爷早已恨透了这些鬼子,他又怎么会悬挂日本国旗呢?日军彻底打乱了北平百姓的生活秩序,原本大气庄重的北平城已经成为了人间炼狱。
第20集:四爷为爱国学生惨死 上海遭遇战火笼罩
北平局势动荡,斯诺和海伦不能继续待在这里了,他们收拾好了行囊,准备去往上海。临走时,斯诺将电台托付给了金四爷,从此便于北平依依惜别了。斯诺来北平时,这里在一片宁静和祥和之中,而在他们离开时却笼罩在了一片战争的压抑中。
斯诺和海伦回到上海,受到了老朋友王勤诗的热烈接待,在他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的出版问题上,王勤也与帮助了他很多。为了躲避当局的图书检查,王勤诗等人决定将斯诺的书以游记的形式出版。
斯诺离开北平后,还是常常有爱国学生到他的家中发电报,金四爷负责望风,全力支持着学生们的爱国行动。
在上海,宋庆龄夫人正在组织着一场为前线官兵展开的募捐,群众团结一心,积极响应。斯诺找到她,将一本英文版的《红星照耀中国》的手稿拿给宋庆龄过目。宋庆龄期待着此书能够迅速出版,眼下战火四处蔓延,中国正需要这样一本惊天动地的书,它将极大地鼓舞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的决心。
这一天,北平的爱国学生突然急着敲门要找金四爷,他告诉四爷,几个同学被日本人抓走了,他们的身份很快会被暴露,必须立即转移电台。正在此时,日本人将金家的院子包围了起来,四爷要沈慧秋带着学生先走,自己留下来应对这一切。现已成为汉奸的韩老师发现了电台,又将日本人带到了金四爷的正厅,看到正厅的那把大刀,日本人怒不可遏。金四爷挥起大刀向日军头领杀去,却被其他士兵乱枪打死。
上海也在劫难逃,日军集结了强大的军火力量,向上海袭来,上海要遭殃了,整个中国都要遭殃了。战火很快蔓延开来,斯诺与海伦整日奔波在战场上,却丝毫没有退却,无论如何,他们都要将真实的中国,真实的民族精神呈现给全世界。
现在的上海再也不是曾经那个车水马龙、灯火辉煌的城市了,大批的难民涌入租界,接踵而至的是食物的短缺和医疗条件的恶劣,斯诺和海伦四处奔走,想要为难民们做点儿什么,然而此时斯诺第一次感到自己竟是如此的渺小和无力。
此时贾黄堤家中一片混乱,他准备将自己的前三房太太送回娘家,安置好她们,然后带着莉莉到内地去,这样的安排只能看出贾黄堤对抗日战争完全没有信心,此时他只能也只愿意谋求自保。斯诺找到贾黄堤,希望它能够帮助这些难民,而贾黄堤却顾不得那么多,他太现实,太自私,也太悲观。
第21集:海伦策划工业合作运动 枭首计划引起疯狂报复
平型关大捷鼓舞了全中国的士气,也让斯诺还海伦欢欣不已。海伦向斯诺提出要到前线采访,斯诺还是没有拗过主意已定的海伦,她终于还是去到了战争的最前沿。
海伦在前线的战地医院中遇到了斯诺在陕北的好朋友小向,小向长大了,成为了战场上的英雄,他兴致勃勃地向海伦讲起了平型关战役,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终于以中国军民强大的意志力取得了胜利,这让整个中国都为之振奋。
在斯诺的再三请求下,王勤诗终于答应了将他带到上海日军管辖地进行采访。这里几乎被夷为平地,日军有组织地对工厂进行了毁灭,相比租借,这片区域早已是满目疮痍。海伦当日便写下了自己所见到的一切惨状,她的文风日益犀利,这可能会为她带来危险,但她却丝毫不畏惧。
海伦想要将下岗工人们集合起来,为他们筹建一些工业小作坊,几名正义的外国人想到去寻找上海一部分有能力的人提供支援,策划一起中国工业合作运动。他们将这个想法告诉宋庆龄,她答应会想办法帮助斯诺实施这个计划。
而此时,宋庆龄的妹妹宋美龄也以蒋夫人的身份,带着物资慰问了前线的官兵。这大大地鼓舞了国民党战士的士气,就在此时敌军的轰炸突然来袭,宋美龄死里逃生,又一次体会到了士兵的危险。她真诚地向士兵们表达了国家对于他们的感谢,有了这样催人奋进的一番鼓励和理解,战士们更加斗志昂扬,拼尽全力保家卫国。
在侵略中,龟田将他的残忍暴戾全部战士了出来,他明目张胆地屠杀中国人,烧杀抢掠,甚至连同情中国遭遇的外国记者也不放过,这些记者都受到了日军特务的跟踪和威胁,斯诺也在此份黑名单中。
而龟田也被列入了国民党特务的枭首行动的暗杀名单当中,华盛顿•吴亲自带人杀死了龟田,这给日军高层军官带来了重创,也让直子陷入了无尽的悲痛之中。日军从此开始展开了疯狂的报复,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地对中国人实施着残酷的刑法。
王勤诗找到斯诺,请他说服华盛顿•吴终止这样恶性循环的暗杀行动。斯诺立即将事情的本源告诉吴,而吴却表示自己只是在执行任务,党国的决定容不得斯诺妄下定论。两人再次发生了激烈的争执,不欢而散。
枭首行动引发的疯狂报复,使很多国民党军官也不能幸免,华盛顿•吴不久之后也被日本人抓了去。为了救出吴,斯诺去寻找直子帮忙,令他没想到的是,竟然就是吴杀死了直子的丈夫龟田,这一份希望也随之破灭了。斯诺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共产党身上,王勤诗答应斯诺会向上级请示,尽量救出华盛顿•吴。最终,在共产党人的帮助下,华盛顿•吴终于获得了自由。
- 上一篇:我的砍价女王剧情介绍
- 下一篇:雪中悍刀行剧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