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取名寓意 > 㬎字的意思

  拼音  xiǎn   注音  ㄒ一ㄢˇ   
部首  日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  JXXO  仓颉  AVIF  郑码  KZZU  四角  60333  结构  上下统一码  3B0E  笔顺  丨フ一一フフ丶フフ丶丶丶丶丶  基本解释

统一码

㬎字UNICODE编码U+3B0E,10进制: 15118,UTF-32: 00003B0E,UTF-8: E3 AC 8E。

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A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异体字

English

(an ancient form of 顯) motes in a sunbeam, bright, fibrous, to manifest; to display, to be illustrious, evident, to seem; to appear, cocoons; chrysalis, will not have a pleasant conversation

康熙字典

㬎【辰集上】【日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集韻》呼典切,音蜆。《說文》,衆微杪也。从日中視絲,古文以爲顯字。或曰衆口貌。讀若唫。唫或以爲繭。繭者,絮中往往有小繭也。《廣韻》今作㬎。衆明也,微妙也。《類篇》頭明飾也。一曰著也,光也。亦姓。

又:《唐韻》五合切《集韻》鄂合切,音蛤。

又:《集韻》渠飮切,音噤。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㬎【卷七】【日部】

衆微杪也。从日中視絲。古文以爲顯字。或曰衆口皃。讀若唫唫。或以爲繭;繭者,絮中往往有小繭也。五合切

说文解字注

(㬎)衆微杪也。从日中視絲。此九字廣韵作衆明也、微妙也、从日中視絲十一字。疑當作衆明也、从日中見絲、絲眇也。者今之微字。眇者今之妙字。玉篇亦作妙。日中視絲。衆明察及微妙之意。古文㠯爲顯字。顯爲頭明飾。㬎爲日中見微妙。則經傳顯字皆當作㬎。㬎者本義。顯者叚借。載籍旣皆作顯。乃謂古文作㬎爲叚借矣。故曰古文以爲顯字。頁部顯下曰。从頁、㬎聲。是則㬎之讀如顯可知。呼典切。或曰衆口皃。讀若唫唫。此別一義也。讀若唫唫當作讀若口唫之唫。轉寫譌奪耳。巨錦切。○集韵不得其句。乃於寢韵云。㬎者、絮中小繭。渠飮切。或㠯爲繭。句。謂或用爲繭字也。其字从絲。故或用爲繭字。繭者、絮中往往有小繭也。蒙繭而釋之。必釋之者、此繭不同糸部訓蠶衣之繭也。亦蠶衣之義之引伸也。釋名云。繭者、幕也。貧者著衣可以幕絡絮也。或謂之牽離。煑熟爛牽引使離散如緜然也。牽離卽糸部之繫。繫一名惡絮。繫、牽奚切。、郎兮切。與牽離爲一語之轉。絓字下亦云繭滓也。一名絓頭。一名牽離。按此葢繅絲之餘滓。亦可衣。而中有纇結。故云絮中歷歷有小繭。繭之言結也。釋名則謂可以煑爛牽引幂之絮外。說無不合。以㬎爲此繭。則㬎古典切。七部。○巳上三義。畫然三音。大徐總曰五合切。非也。惟苐二義讀若唫也。故濕水字从之爲聲。

  • 上一篇:
  • 下一篇:

您可能感兴趣

䥪

䥪 拼音 xiǎn 注音 ㄒ一ㄢˇ 简体部首 釒部 部外笔画

䚚

䚚 拼音 xiǎn 注音 ㄒ一ㄢˇ 部首 角部 部外笔画 6画

㭠

㭠 拼音 xiǎn 注音 ㄒ一ㄢˇ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6画

䘆

䘆 拼音 xiǎn 注音 ㄒ一ㄢˇ 部首 虫部 部外笔画 16

䗾

䗾 拼音 xiǎn 注音 ㄒ一ㄢˇ 部首 虫部 部外笔画 14

䢾

䢾 拼音 xiǎn 注音 ㄒ一ㄢˇ 简体部首 阝部 部外笔画

㶍

㶍 拼音 xiǎn 注音 ㄒ一ㄢˇ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㫫

㫫 拼音 xiǎn 注音 ㄒ一ㄢˇ 部首 日部 部外笔画 6画

㧋

㧋 拼音 xiǎn xuǎn 注音 ㄒ一ㄢˇ ㄒㄨㄢˇ 简体部首

䧋

䧋 拼音 xiǎn 注音 ㄒ一ㄢˇ 简体部首 阝部 部外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