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取名寓意 > 䚻字的意思

  拼音  yáo   注音  一ㄠˊ   
部首  言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QYF  仓颉  BYMR  郑码  RSS  四角  27601  结构  上下统一码  46BB  笔顺  ノフ丶丶丶一一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统一码

䚻字UNICODE编码U+46BB,10进制: 18107,UTF-32: 000046BB,UTF-8: E4 9A BB。

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A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异体字

猶謠

English

(ancient form of 謠) to sing, a ballad, rumour; slander; a false report, from, to follow, to undertake; to attend to

康熙字典

䚻【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余招切《集韻》餘招切,音遙。《說文》徒歌也。樂書有章曲曰歌,無章曲曰䚻。《字彙》唐人謂徒歌曰肉聲,故从肉。《詩·國風》我歌且䚻。《石經》作謠。

又:人名。師䚻,見《宋史·宗室表》。

又:《玉篇》與周切《廣韻》以周切《集韻》夷周切,音猷。義同。一曰從也。《類篇》或書作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䚻【卷三】【言部】

徒歌。从言肉。余招切

说文解字注

(䚻)徒歌。釋樂曰。徒歌曰謡。魏風毛傳曰。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謡。又大雅傳曰。歌者比於琴瑟也。徒歌曰謡。徒擊曰咢。今本或妄刪之。从言。肉聲。各本無聲字。缶部䍃从缶、肉聲。然則此亦當曰肉聲無疑。肉聲則在弟三部。故䌛卽由字。音轉入弟二部。故䚻瑤䌛傜皆讀如遙。䚻謠古今字也。謠行而䚻廢矣。凡經傳多經改竄。僅有存者。如漢五行志。女童䚻曰。檿萁服。余招切。二部。篇、韵皆曰。䚻與周切。從也。此古音古義。

  • 上一篇:
  • 下一篇:

您可能感兴趣

䌛

䌛 拼音 yáo 注音 一ㄠˊ 简体部首 糹部 部外笔画 12

䚺

䚺 拼音 yáo 注音 一ㄠˊ 部首 言部 部外笔画 4画

䌊

䌊 拼音 yáo yóu 注音 一ㄠˊ 一ㄡˊ 简体部首 糹部

䍃

䍃 拼音 yáo yóu 注音 一ㄠˊ 一ㄡˊ 部首 缶部 部外

㨱

㨱 拼音 yáo 注音 一ㄠˊ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11

䋂

䋂 拼音 yáo 注音 一ㄠˊ 简体部首 糹部 部外笔画 4

䢣

䢣 拼音 yáo 注音 一ㄠˊ 简体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10

䆙

䆙 拼音 yáo 注音 一ㄠˊ 部首 穴部 部外笔画 5画

䂚

䂚 拼音 yáo yóu 注音 一ㄠˊ 一ㄡˊ 部首 石部 部外

䔄

䔄 拼音 yáo 注音 一ㄠˊ 简体部首 艹部 部外笔画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