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艮简介图片
1、儒艮图片

儒艮:别名人鱼_海猪_美人鱼_南海牛_海骆驼,为海牛目、儒艮科、儒艮属哺乳动物,原产于太平洋、印度洋热带及亚热带水域沿岸和岛屿,北至琉球群岛,南至澳大利亚中部沿岸,西至东非。多在距海岸20m左右的海草丛中出没,有时随潮水进入河口,取食后又随退潮回到海中,很少游向外海。行动缓慢,性情温顺,视力差,听觉灵敏,平日呈昏睡状。自四千年前起,人类便开始对儒艮的捕杀,食肉榨油,骨可雕物,皮可制革,迄今儒艮数量已极为稀少。
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兽,草食性哺乳动物,世界最古老的海洋动物之一,国家一级濒危保护动物。因圆形的头常在海岸边浮出水面呼吸,有时还会顶着一些水草,远看如头披长发的美女,胸前的鳍很像人手,还喜欢靠着海礁休息,总让人误以为是美人鱼。
2、儒艮简介
科目分类:其他生存环境:海洋
颜色分类:褐色_灰色
性情分类:温顺
最大体型:330cm
毛型长度:无毛
寿命年限:50年
适宜温度:25℃±3℃
食物饲料:植物
3、儒艮详细资料
儒艮形态特征 >体长270-330cm,重300-500kg。身体呈纺锤形,全身有稀疏的短细体毛。没有明显的颈部,头部较小,上嘴唇似马蹄形,吻端突出有刚毛,两个近似圆形的呼吸孔并列于头顶前端。无外耳廓,耳孔位于眼后。无背鳍,鳍肢为椭圆形。尾鳍宽大,左右两侧扁平对称,后缘为新月形,无缺刻。鳍肢的下方具一对乳房。背部以深灰色为主,腹部稍淡。嘴吻向下弯曲,其前端成为一个长有短密刚毛的吻盘。
儒艮生活习性 >喜成群活动,以2-3头的家族群活动,虽然常单独行动,但也会组成6头左右的小群体,有时会达数百头以上。生性害羞,只要稍稍惊吓,就会立即逃避。从不远离海岸。行动速度不快,一般每小时2海里左右,在逃跑时也不过5海里。一般每1至2分钟浮至水面一次,但有时会潜水达8分钟以上。一般而言每天会游动25公里左右的距离。
儒艮饲养方法 >饱食后,除出水换气外,通常潜入30-40m深的海底,很少浮出水面。喜温暖水域,对冷敏感,水温低于15℃,易染肺炎死去。仅摄食海床底部生长的植物,深度约在1-5m左右,以多种海生植物的根、茎、叶,与部分藻类等为食,常会吃掉整株植物。它们不会使用门牙来咬断海草,而是以其大而可抓握的吻来摄食。每天要消耗45kg以上的水生植物。觅食海藻的动作酷似牛,一面咀嚼,一面不停地摆动着头部,所以又有“海牛”一名。
儒艮雌雄分辨 > 儒艮繁殖方式 >性成熟的年龄在9龄以上,雄性在9-15龄达到性成熟。雌性在10-17年时怀第一胎。在繁殖时期,一头雌性儒艮被几头雄性追逐,然后进行交配。妊娠期约13个月,每胎产1仔。新生的儒艮体长为1-1.5m,重约20kg。幼仔的哺乳期18个月左右。前后两次产仔的时间间隔约3-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