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獾简介图片
1、猪獾图片

猪獾:别名沙獾_山獾,为食肉目、鼬科、猪獾属哺乳动物,原产于亚洲东南部,中国(西南部)、不丹、柬埔寨、印度、印尼、老挝、蒙古、缅甸、泰国、越南。野生于高、中低山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草丛、平原、丘陵等环境。1825年命名,共6个亚种。因贸易驱动的狩猎,及人类居住地的扩张,造成种群数量快速下降,2008年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列为近危。
虽为鼬科,但吻鼻部裸露突出似猪拱嘴,故名。性情凶猛,遇敌害时,常将前脚低俯,发出凶残的吼声,吼声似猪,同时能挺立前半身以牙和利爪作猛烈的回击。善于游泳,视力较差,但嗅觉灵敏,找寻食物常抬头以鼻嗅闻,或以鼻翻掘泥土。
2、猪獾简介
科目分类:鼬科生存环境:丛林
颜色分类:褐色_灰色
性情分类:野性
最大体型:75cm
毛型长度:中长
寿命年限:14年
适宜温度:22℃±6℃
食物饲料:肉食
3、猪獾详细资料
猪獾形态特征 >头体长55-75cm,重8-16kg。体型粗壮、四肢粗短,头大颈粗,耳小眼也小。尾短,爪发达。身体黑白两色混杂,头部正中从吻鼻部裸露区向后至颈后部有一条白色条纹,宽约等于或略大于吻鼻部宽。前部毛白色而明显,向后至颈部渐有黑褐色毛混入,呈花白色,并向两侧扩展至耳壳后两侧肩部。吻鼻部两侧面至耳壳、穿过眼为一黑褐色宽带,向后渐宽。耳下部为白色长毛,并向两侧伸开。下颌及颏部白色。背毛黑褐色为主,背毛基白色,中段黑色,毛尖黄白色。
猪獾生活习性 >夜行性,喜穴居,在荒丘、路旁、田埂等处挖掘洞穴,也侵占其他兽类的洞穴。洞穴的结构比较简单,洞口一般有1-2个,多设在阳坡山势陡峭或茅草繁密之处。洞内1m深处常为直洞,也有长达8-9m的直洞。整个洞穴显得清洁干燥,卧处常铺以干草。猪獾有冬眠习性,通常在10月下旬开始冬眠,冬眠之前大量进食,使体内脂肪增加。入蛰后有时也在中午气温较高时出洞口晒太阳。次年3月开始出洞活动。
猪獾饲养方法 >通常选择天然岩石裂缝、树洞作为栖息位点。杂食性。主要以蚯蚓、青蛙、蜥蜴、泥鳅、黄鳝、甲壳动物、昆虫、蜈蚣、小鸟和鼠类等动物为食,也吃玉米、小麦、土豆、花生等农作物。寿命约为10年,人工饲养平均14年。
猪獾雌雄分辨 >幼獾活泼,同窝数仔常在一起打闹、玩耍、嬉戏,但活动及捕食能力均不如成体。
猪獾繁殖方式 >3年性成熟。春季发情,雄獾发情期早于雌獾。发情时雌猪獾会主动追逐配偶,向雄猪獾献媚,这种现象在其他动物中是非常罕见的。发情时雄獾非常凶猛,吼叫撕咬,食欲下降,活动时间延长。发情期过后,性情温顺,食欲正常,食量增强,活动时间正常。交配前,雌雄獾相互调情、亲昵、嬉戏、追逐,雄性对雌性主动性交配。雌獾孕期245-260天,每年繁殖1次,每胎3-5仔。幼仔1个月后睁开眼睛,哺乳期约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