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鹿简介图片
1、驼鹿图片

驼鹿:别名麋_犴_罕达犴_堪达犴,为偶蹄目、鹿科、驼鹿属哺乳动物,原产于欧洲、亚洲大陆的北部、北美洲加拿大及美国阿拉斯加地区。我国仅分布在大兴安岭及小兴安岭北部。野生于海拔2500m以下的针叶林及混交林。1758年命名,共8个亚种。头大眼小,脸部很长,颈部很短,鼻子肥大并且有些下垂,上嘴唇膨大而延长,比下嘴唇长。其角面粗糙,呈水平方向伸展,中间宽阔,很像仙人掌。体色通常棕黄,但偶尔也有全身为白毛的,被称为“白驼鹿”或“白化驼鹿”,十分珍稀,出生的比例大约为一万分之一。
鹿科驼鹿属唯一物种,世界上体形最大的鹿科动物,比大多数犀牛都高,并拥有鹿科最大的角。高大的身躯及长腿很像骆驼,且肩部高耸酷似驼峰,因此得名。仅雄兽的头上有角,形状特殊,与其他鹿类不同,不是枝叉形,而是呈扁平的铲状。
2、驼鹿简介
科目分类:鹿科生存环境:丛林
颜色分类:褐色_棕色
性情分类:野性
最大体型:300cm
毛型长度:中长
寿命年限:30年
适宜温度:16℃±8℃
食物饲料:植物
3、驼鹿详细资料
驼鹿形态特征 >体长200-260cm,肩高160-240cm,重400-700kg。肩部特别高耸,则又像骆驼背部的驼峰,因此得名。全身的毛色都是棕褐色,夏季毛的颜色比冬季深得多,不同亚种的毛色也有所不同。典型的亚寒带针叶林食草动物,单独或小群生活,多在早晚活动。与鹿科掌骨结构不同,且上犬齿萎缩或完全缺失。我国境内的驼鹿体重一般400-600kg,但北美洲的亚种体长可达300cm,重可700kg以上,最高记录为1000kg左右,堪称鹿类中的庞然大物。
驼鹿生活习性 >雄鹿通常单独生活,雌鹿和小鹿集群而居,常集成5-10个的小群。驼鹿为了寻找食物,一年中迁徙可长达300km。无论是留居还是迁徙,都有特定的家族范围。白昼活动,除了嘴巴外,身体上的汗腺不多,所以当温度太高时,会发生热应激,导致心率加快,从而加速循环,从而导致能量消耗的不必要增加。
驼鹿饲养方法 >为适应严酷环境,进化出了许多高超的生存本领。除眼睛近视外,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虽身躯高大显得笨拙,但实际动作相当灵活,能以55km的时速连续跑几个小时。还是会跳高的鹿,能一跃而起,取食高处的树枝树叶,它还是名副其实的“游泳健将”,一次可以游泳20km,不少人见过它横渡海峡,还能潜到5-6m深的水下去觅食水草。以各种阔叶树的营养部分为食,还吃灌木,如蓝莓和石南花、矮灌木、草本植物和水生植物,还有舔食盐碱的习性。
驼鹿雌雄分辨 >雄鹿拥有巨大的鹿角,且掌形与雌鹿不同。雄兽和雌兽的喉部下面都生有一个肉柱,上面长着很多下垂的毛,称为颔囊,但雄兽的更为发达。
驼鹿繁殖方式 >3-4岁时达到性成熟。一只获胜的雄兽一般仅与1-2只雌兽交配。雌兽的妊娠期为242-250天,一般在翌年5月末至7月初产仔,每胎产1仔,偶尔产2仔。刚出生的幼仔的体长为70-82cm,体重为10-12kg。产仔后雌兽立即站立起来,为幼仔舔干身上的湿毛,幼仔也开始挣扎着站立起来,但又会摔倒下去,反复多次后,才能勉强站起。幼仔生长很快,尤其在最初的6个月内。10-14天之后开始跟随雌兽活动,1个月后开始吃草和嫩树叶,哺乳期大约为3个半月。1岁以后就能独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