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蜡是什么 蜂蜡是什么东西
蜂蜡是由蜜蜂(工蜂)腹部四对蜡腺分泌出来的蜡,黄色固体,在蜂群中,工蜂利用自己分泌的蜡来修筑巢脾、子房封盖和饲料房封盖。天然的蜂蜡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它由脂肪酸与脂肪醇等多种物质组成,除此以外这种蜂蜡里面还有多种维生素与芳香物质,是制作化妆品的重要原材料。
蜂蜡在常温下呈固体状态,具有蜜、粉的特殊香味。颜色有淡黄、中黄或暗棕色及白色不等。断面呈微小颗粒的结晶状。咀嚼粘牙,嚼后呈白色,无油脂味。
蜂蜡(蜜蜡)主要化学成分可分为4大类,即酯类、游离酸类、游离醇类和烃类。此外还含微量的挥发油及色素。黄、白两种蜂蜡的成分,基本相同。蜂蜡据称尚含一种芳香性有色物质,名为虫蜡素。
古代,长白山区人类在采捕蜂蜜的生产活动中,最初将蜜蜡作为一种产品来利用,后来逐渐认识了蜂蜡,并创造了分离蜂蜡的方法,将其分为蜂蜜、蜂蜡两种产品。由于分离的蜂蜡以黄色为多,故又称“黄蜡”。蜂蜡的历史同蜂蜜的历史一样悠久,可以追溯到人类采捕蜂蜜的远古时期。
蜂蜡用什么东西能溶解?1、来历
蜂蜡是工蜂蜡腺所排泄的脂肪性物资,但其实不是所有工蜂都能排泄蜂蜡,事实上只有13~18日龄才具有排泄蜂蜡的能力,缘由是工蜂的蜡腺要到13日龄后才最先发育,比及18日龄后工蜂蜡腺将逐步退化并遏制排泄蜂蜡,别的工蜂排泄蜂蜡时还需要耗损大量的花粉和花蜜等食品。
2、形态
蜂蜡因纯度分歧而有黄蜡和地蜡之分,此中地蜡是指高度提纯后呈白色固体状的蜂蜡,而黄蜡则因含有脂溶性类胡萝卜素或其他色素而呈淡黄色、中黄色或暗棕色,在产业上可将黄蜡再经去杂、脱色等工艺后即可获得地蜡,别的不论是地蜡仍是黄蜡都有近似蜂蜜和花粉的喷鼻味。
3、特征
蜂蜡的熔点因提取产业分歧而有差别,但几近所有蜂蜡的熔点都集中在62~67℃之间,密度上略比水小且因温度分歧而分歧,例如在20℃时蜂蜡的密度约为0.95~0.96克/立方厘米,别的蜂蜡还有粘着性、乳化性、滑腻性、塑型性、离开性、离型性、耐水性、防潮性等物理特点。
4、消融
蜂蜡的密度一般比水略小且不溶于水,事实上在提炼蜂蜡时都是将巢脾放在水中加热熔化后过滤,等滤液冷却后漂浮在水上的固体物就是粗制蜂蜡,但蜂蜡可溶于乙醚及氯仿(三氯甲烷)中,是以可用乙醚或氯仿来消融蜂蜡,别的蜂蜡也可溶于橄榄油、葵花油等常温不冻结油中。
综上所述,蜂蜡是工蜂蜡腺排泄的脂肪性物资,常温下呈不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的固体状,但蜂蜡可溶于乙醚、魔酸及氯仿等溶液中,也可溶于橄榄油、葵花油等常温下不冻结的油中。
1、来历
蜂蜡是工蜂蜡腺(真皮细胞的特化物)排泄而来的,工蜂腹部第4~7节腹面各有1对蜡腺,蜡腺排泄的蜡液在蜡镜上固结成蜡鳞,然后工蜂用后足将蜡鳞搜集起来并移到口器中品味使之成为蜂蜡,但其实不是所有工蜂都能排泄蜂蜡,事实上只有13~18日龄的工蜂才能排泄蜂蜡。
2、性状
蜂蜡常温下呈白色固体状,但常常因含杂质而多呈淡黄色、中黄色或暗棕色,有近似蜂蜜和花粉的喷鼻味,概况滑腻且触摸有油腻感,不溶于水,溶于橄榄油、葵花油等,密度比水小(可浮在水面上),熔点62~67℃,300℃时蜂蜡成烟并分化出二氧化碳、乙酸等挥发性物资。
3、成份
蜂蜡的首要成份是酯类、脂肪酸和糖类,此中酯类含量约70~75%,脂肪酸有饱和脂肪酸和游离脂肪酸两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9~11%,游离脂肪酸含量约10~15%),糖类含量约10~16%,别的蜂蜡中尚含少许的脂肪醇、挥发油、色素、维生素、矿物资、虫蜡素、着色剂等。
4、提取
蜂蜡是养蜂人用老旧巢脾、赘脾和蜡盖等提取而来的,具体做法是先将原料放入锅中,然后插手3~4倍的水并加热,等原料熔化后过滤失落蜂尸、蜂茧衣等杂质,等滤液冷却后漂浮在水面上的就是黄蜂蜡,如有特别需要可将黄蜂蜡再锻炼和脱色后可获得纯度更高的白蜂蜡。
总结:蜂蜡是蜜蜂修筑蜂巢的必须物质,事实上蜂巢中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是蜂蜡修筑的,养蜂生产中养蜂人可用巢脾和房封盖来提取蜂蜡,并广泛应用于化妆品业、医药业、畜牧业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