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稳态
内稳态(Homeostasis)也称为稳态,是指生物体通过调节机制保持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使得细胞能够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正常生存和发挥功能。
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概念来源 “内稳态”一词最初由美国生理学家沃尔特·坎农(Walter Cannon)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
坎农通过研究发现,尽管外界环境不断变化,但生物体能够通过各种调节机制,使体内的温度、酸碱度、渗透压、血糖浓度等生理参数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从而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维持机制 内稳态的维持主要依赖于反馈调节机制,其中负反馈调节最为常见。
当体内某项生理指标偏离正常范围时,机体能够感知到这种变化,并启动相应的调节机制,使其恢复到正常水平。
以体温调节为例: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皮肤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将信号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下丘脑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使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促进机体产热;同时,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相反,当人体处于炎热环境中,温觉感受器兴奋,经下丘脑调节,使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增加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血糖平衡调节: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意义 内稳态是生物体生存和正常生理功能发挥的基础。
只有在稳定的内部环境中,细胞才能正常进行代谢活动,酶才能保持活性,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才能有序进行。
如果内稳态遭到破坏,细胞的正常功能将受到影响,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例如,血糖浓度过高或过低会引发糖尿病或低血糖症;体温异常会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
- 上一篇: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
- 下一篇:什么是听诊三角,名词解释定义是?
- 相关文章
-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