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冈崎片段,名词解释定义是?
冈崎片段是指在DNA半不连续复制过程中,后随链上合成的不连续的DNA短片段 。
以下为详细解释: 发现背景:1968年,日本科学家冈崎夫妇在研究大肠杆菌DNA复制时首次发现这一现象,因此以他们的名字命名。
产生原因:DNA复制时,由于DNA聚合酶只能沿着模板链的3′→5′方向,以5′→3′方向合成新的DNA链。
而亲代DNA双链是反向平行的,所以在复制叉处,一条链的合成方向与复制叉移动方向一致,可以连续合成,这条链称为前导链;另一条链的合成方向与复制叉移动方向相反,不能连续合成,而是先合成许多较短的片段,再由DNA连接酶将这些片段连接成完整的DNA链,这条链称为后随链,这些较短的DNA片段就是冈崎片段。
片段特征:在原核生物中,冈崎片段长度大约为1000 - 2000个核苷酸;在真核生物中,冈崎片段长度相对较短,约为100 - 200个核苷酸。
这些片段最终会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完整的DNA链,确保遗传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给子代细胞。
- 上一篇:FV函数参数的含义是什么?
- 下一篇:什么是COPC,名词解释定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