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上计制度,名词解释定义是?
上计制度是中国古代国家实施的一种对地方官员进行考核的重要制度,主要流行于秦汉时期 。
以下为详细解释: 核心内涵:上计制度要求地方行政长官定期(一般为一年)向上级乃至中央汇报本地的治理情况,包括人口数量、垦田数目、赋税收入、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内容。
上级部门会根据这些汇报内容,对地方官员的政绩进行评估,以此作为奖惩、升迁黜陟的重要依据。
实施流程:通常每年岁末,各县的县令要将本县的各项数据和情况整理成书面材料,称为“计簿”,派专人送到郡国。
各郡国的郡守、国相再对所属各县的计簿进行汇总、审核,然后亲自带着计簿前往京城向中央朝廷汇报。
中央则会安排专门机构和官员对计簿内容进行核实查验。
重要作用:该制度有助于中央及时了解地方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状况,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与管理;督促地方官员履行职责,致力于地方的发展与稳定;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征收,促进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 上一篇:靡日不思什么意思?靡日不思怎么读?
- 下一篇:什么是工作负荷,名词解释定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