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前方交会
前方交会是摄影测量与遥感以及大地测量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以下从不同学科角度为你详细解释: 摄影测量与遥感领域 在摄影测量中,前方交会是利用立体像对来确定地面点三维坐标的方法。
原理基础:基于摄影时的中心投影原理。
在航空摄影或地面摄影过程中,从两个不同的摄站点对同一地面目标进行摄影,获得同一地区的两张像片,构成一个立体像对。
由于摄影瞬间像片与地面之间存在严格的几何关系,通过量测像点在像片上的位置,并已知摄影站点(即投影中心)的空间坐标以及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描述像片在摄影瞬间相对于物方空间坐标系的位置和姿态的参数),就可以利用共线方程建立起像点与对应地面点之间的数学关系。
计算过程:通过对立体像对中同名像点(即地面上同一目标点在两张像片上的成像点)的量测,根据共线条件方程列出方程组,求解这些方程组就能得到地面点在物方空间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
简单来说,就是从两个不同视角的像片信息出发,“交会”出地面点的实际位置,从而实现对地形、地物的三维重建和测量。
例如在制作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正射影像图时,前方交会是获取地面点精确三维坐标的关键步骤。
大地测量学领域 在大地测量中,前方交会是一种测定待定点坐标的方法。
基本做法:在已知两个控制点A、B上分别设站,观测它们至待定点P的水平角∠PAB和∠PBA ,再已知控制点A、B的坐标以及AB边的长度(称为基线长度),通过三角函数和解析几何的方法,就可以计算出待定点P的坐标。
应用场景:常用于地形测量、工程测量等领域,当需要确定某一难以直接到达或不便直接测量坐标的点的位置时,前方交会法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比如在山区进行地形测绘,对于一些地势险峻无法直接安置测量仪器的地点,可以利用已有的控制点,通过前方交会来获取这些点的坐标信息 。
- 上一篇:ROIT原则中的“R""指什么?()
- 下一篇:什么是登州文会馆,名词解释定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