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里坊制,名词解释定义是?
里坊制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管理的一种制度,盛行于北魏至唐时期 。
以下从多个方面详细介绍: 布局结构:城市被划分为若干个方形或矩形的区域,这些区域就是“里”或“坊”。
每个里坊都有围墙环绕,围墙设有坊门。
里坊内部有街巷,居民住宅、官署、寺庙等建筑分布其中。
例如唐朝长安城,全城划分为108个坊,布局规整,犹如棋盘。
功能分区:严格区分不同功能区域。
一般来说,里坊主要是居民的居住区域,商业活动则集中在特定的市坊。
比如长安东市和西市,是当时著名的商业区,各类店铺、作坊汇聚于此,而普通里坊内商业活动受到严格限制,这种功能分区有利于城市管理。
管理制度 :实行严格的宵禁制度,每天晚上坊门关闭,禁止居民随意出入,直到次日清晨坊门开启。
里坊设有坊正等管理人员,负责维持治安、传达政令等事务,对居民的生活进行严格管控。
发展演变 :里坊制起源于春秋时期,随着城市的发展逐渐完善。
在北魏时期得到进一步强化,隋唐时期达到鼎盛。
但到了宋朝,由于商品经济的繁荣,城市商业活动不再局限于固定的市坊,里坊的围墙被打破,商业活动遍布城市各处,里坊制逐渐瓦解。
里坊制作为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制度,对城市的规划布局、社会秩序维护以及经济文化发展都产生过深远影响,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
- 上一篇:关于股管的说法错误的是()
- 下一篇:什么是能量代谢,名词解释定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