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体诗,名词解释定义是?
新体诗是 中国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出现的一种诗体,又称 “永明体”, 是古体诗向近体诗过渡的重要阶段,对中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主要特点如下: 讲究声律:新体诗特别注重诗歌的声韵和谐,这是区别于以往古体诗的重要特征。
当时的诗人依据汉字的平、上、去、入四声,将其分为两大类,即平声与仄声 。
作诗时强调平仄声调相互交替、配合,避免平头、上尾、蜂腰、鹤膝等八种声病,以此来营造诗歌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优美的韵律美。
严格规定字数和句数:虽然不像后来的近体诗那样有极为严格固定的格式,但相较于古体诗较为自由的形式,新体诗在字数和句数上开始有一定规范倾向。
例如有的诗作以五言四句或八句为主 。
追求诗歌形式美:除声律和字数句数方面外,新体诗在整体形式上也更注重工整、对称等美学原则,为诗歌从古朴自然向精致典雅转变奠定基础。
代表诗人有沈约、谢朓等。
沈约的《咏青苔》《早发定山》等,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等都是新体诗的佳作。
新体诗的出现,为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和繁荣创造了条件,在中国诗歌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