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籴、和市
和籴 定义:和籴是中国古代政府以议价交易的形式,向民间收购粮食等物资的一种经济活动。
“和”强调交易的方式并非强制掠夺,而是基于双方协商;“籴”意为买入粮食 。
起源与发展:它起源较早,在北魏时期已较为常见。
当时主要是为了满足军队粮食需求以及储备物资等目的。
唐朝时和籴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政府在全国多地推行和籴政策,涉及范围广泛,不仅包括中原地区,边疆地区也有实施。
宋朝时期,和籴依然是政府获取粮食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且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籴的形式和运作机制更加复杂多样。
作用及影响:一方面,和籴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社会秩序。
通过收购民间余粮,充实国家仓储,在灾荒、战争等特殊时期能够及时调配物资,赈济灾民或供应军需。
另一方面,若执行不当,和籴可能会成为百姓的负担。
有些官员为完成任务,可能会强迫百姓出售粮食,或者压低价格收购,损害农民利益。
和市 定义:和市指的是中国古代官府与民间进行的商品交易活动,涵盖各类生活用品、手工业品等物资的买卖 。
同样突出“和”这种相对公平交易的性质,区别于无偿征调或强买强卖。
起源与发展:和市在历史上也有较长的发展历程。
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出现相关记载,到唐朝时更为普遍。
唐朝商业繁荣,城市经济发达,和市活动频繁,长安、洛阳等大城市都设有专门的市场进行各类交易,官府通过和市采购所需物资,同时也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宋朝时期,商业环境更加宽松,和市的规模和种类进一步扩大,除了传统的物资采购,还涉及海外贸易带来的一些新奇商品。
作用及影响:积极方面,和市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
官府的采购需求刺激了手工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的多样化和专业化生产。
而且和市也为民间商人提供了一定的市场空间,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不过,在实际操作中,和市有时也会出现问题。
部分官员可能会利用职权操纵价格、克扣货款等,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影响民间商业的健康发展。
- 上一篇:什么是鞘脂,名词解释定义是?
- 下一篇:钝性分离(bluntdissection)
- 相关文章
-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