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算赋、口赋,名词解释定义是?
算赋和口赋是中国古代两种不同的人头税,以下为你详细解释: 算赋 定义:算赋是秦汉时期政府向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
起源与发展:始于秦朝,汉代继承并进一步完善了这一制度。
据《汉书·高帝纪》记载,汉四年(公元前203年)“八月,初为算赋” 。
征收标准:一般来说,汉代规定凡年龄在15至 56岁的成年人,每人每年要缴纳一算,一算为120钱。
但在不同时期和针对不同人群,也存在一些特殊规定和调整。
例如,对商人和奴婢的算赋征收标准可能更高,以此来抑制商业活动和限制蓄奴规模。
用途:算赋收入主要用于国家的军事开支、官员俸禄以及公共工程建设等方面,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口赋 定义:口赋是封建国家向儿童征收的人头税,也称口钱。
起源与发展:同样在汉代较为盛行,早期口赋的征收对象是7至 14岁的儿童。
后来在汉武帝时期,口赋的起征年龄下调到3岁,直至东汉末年基本维持这一标准 。
征收标准:通常每人每年缴纳20钱。
不过在某些特殊时期,征收额度可能会有所变动。
例如,汉元帝时曾将7岁以下儿童的口赋标准减为每人每年23钱,其中20钱用于补充国库,另外3钱专门用于供奉皇帝乘舆。
影响:口赋对于普通百姓家庭来说是一项不小的负担,特别是在起征年龄降低后,许多贫困家庭为了逃避口赋,甚至出现了杀婴的悲剧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口的正常增长和社会的稳定。
- 上一篇:临深履薄什么意思?临深履薄怎么读?
- 下一篇:园桥的作用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