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周易正义卷首》中论述黄帝的变化移易思想
《周易正义》是唐代孔颖达奉唐太宗敕令 ,对汉代以来经学家对《周易》注释进行疏解的著作,在《周易正义卷首》中对黄帝相关思想有所论及,其中蕴含变化移易思想: 从取象制器角度体现变化移易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 这里强调了黄帝等上古圣王顺应时代变化,通过观察天地万物的现象和规律(即“象”),制作器物、制定制度等。
如黄帝根据乾坤之象“垂衣裳而天下治”,这意味着社会治理模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依据自然和社会发展的态势适时变革。
这种取象制器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变化移易,反映出黄帝认识到事物处于动态发展中,需要不断调整人类的行为和创造,以适应变化并推动社会进步。
从社会发展推动角度蕴含变化移易 书中提及黄帝时期诸多发明创造,如“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等。
这些发明体现了黄帝时代对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
随着人口增长、活动范围扩大,原有的交通和运输方式无法满足需求,于是黄帝推动了舟楫、牛车马车等交通工具的发明。
这一系列举措反映出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黄帝积极主动地引导变革,促进了物资交流和社会发展,展示出一种积极应对变化、以移易创新推动社会前进的思想观念。
从文化传承演变角度反映变化移易 在《周易正义卷首》所构建的历史脉络中,从伏羲画八卦开启对世界认知和文化创造的源头,到黄帝时代在继承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黄帝并非简单延续前人成果,而是结合当时社会状况进行创新和拓展。
文化在不同时代的传承不是静态复制,而是动态演变。
黄帝对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发展,体现出他明白事物在时间长河中必然发生变化,要根据时代需求对既有文化进行移易更新,才能保证文化的活力和适应性,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治理和人民生活 。
- 上一篇:爽籁发而清风生。“爽籁”在句中是什么意思?
- 下一篇:缩限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