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帛书,名词解释定义是?
帛书是中国古代写在绢帛上的文书,也叫缯书 。
以下为详细介绍: 材质:帛是一种丝织品,相较于竹简等书写材料,质地轻柔、表面光滑,书写时更为流畅,而且携带方便,易于剪裁和折叠,能根据需要制作成不同的形状和大小。
历史发展:帛书的使用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战国时期使用渐广,到了秦汉时期更为流行。
不过由于帛的成本较高,无法像竹简那样大量普及,多为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等使用。
随着纸张的发明和推广,帛书因其高昂成本等劣势,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内容形式: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众多领域,包括宗教、哲学、历史、天文、地理、医学、文学艺术等。
形式上,有的帛书带有边栏界格,有的则无;字体风格各异,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书法特点。
价值意义: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它为研究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有助于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思想观念以及学术发展水平。
例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包含《老子》甲乙本、《黄帝四经》等多种古籍,对研究先秦及汉初的思想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 上一篇:什么是气禀,名词解释定义是?
- 下一篇:细水长流什么意思?细水长流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