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然利率,名词解释定义是?
自然利率是一个在经济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的概念,以下从不同角度为你阐释其定义: 理论层面基础定义:自然利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由实物资本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利率水平 。
它是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利率,此时储蓄和投资相等,经济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都处于一种既无通货膨胀压力也无通货紧缩压力的理想均衡状态。
与货币利率对比理解:瑞典经济学家克努特·维克塞尔(Knut Wicksell)最早系统阐述了自然利率概念。
他将自然利率与货币利率相对比,货币利率是现实中金融市场上实际存在的利率,受央行货币政策、资金供求等多种因素影响;而自然利率更侧重于实体经济层面的内在均衡要求。
当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一致时,经济处于稳定的均衡状态;若两者背离,就会引发经济波动。
例如货币利率低于自然利率时,会刺激投资增加,带动经济扩张,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反之,货币利率高于自然利率,则会抑制投资,导致经济收缩。
动态变化特性角度:自然利率并非固定不变的数值,它会随着经济结构、技术进步、人口增长、消费者偏好等实体经济因素的变化而变动。
比如,当一个国家出现重大技术创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资本回报率,那么自然利率可能会上升,因为此时实物资本的需求增加,在储蓄不变的情况下,为使储蓄和投资重新达到均衡的利率水平会提高。
- 上一篇:什么是表观消化率,名词解释定义是?
- 下一篇:什么是大同乐会,名词解释定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