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胡蓝之狱,名词解释定义是?
胡蓝之狱是明朝初期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而发起的两场大规模诛杀功臣事件,因涉及丞相胡惟庸案和大将军蓝玉案而得名 。
具体如下: 胡惟庸案:发生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
胡惟庸任丞相期间,权势逐渐膨胀,结党营私,独断专行,甚至有谋反之心。
朱元璋察觉后,下令将其处死,并借此大兴牢狱,株连众多官员。
此案持续多年,前后诛杀三万余人,包括开国第一文臣李善长等大批功臣宿将,彻底废除丞相制度,加强了皇权统治。
蓝玉案:发生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
蓝玉是明朝开国名将,战功赫赫,但居功自傲,骄横跋扈。
有人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随即下令将蓝玉逮捕审讯,以“谋反”罪将其剥皮实草,抄斩三族。
受此案牵连被杀者达一万五千余人。
胡蓝之狱一方面是朱元璋为子孙后代清除可能威胁皇权的势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封建王朝君主专制下权力斗争的残酷性。
这两场大案几乎将明初的开国功臣屠戮殆尽,对明朝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