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徒手肌力评定的特点、分级标准。
徒手肌力评定的特点 优点 简单易行:不需要特殊的检查仪器,仅依靠检查者的双手和专业知识即可进行评估,不受场地和设备条件限制,可在床边、门诊等多种场所开展。
例如在基层医疗单位或患者家中,都能方便地进行评定。
全面评估:能够对全身各部位肌肉或肌群的力量进行逐一检查,了解肌肉功能状态,包括主动肌、拮抗肌以及协同肌的情况,有助于判断肌肉力量异常的分布范围和程度。
综合判断:除了测定肌肉力量大小,还可以通过观察肌肉收缩时的运动幅度、运动速度、肌肉收缩的协调性以及有无疼痛等情况,对肌肉功能进行较为全面的综合评价。
经济实用:无需昂贵的设备投入,节省了医疗成本,对于大规模的筛查和初步评估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缺点 主观性强:评定结果主要依赖检查者的主观感觉和经验判断,不同检查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尤其是对于处于相邻等级之间的肌力判断,可能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量化程度低:只能给出大致的肌力等级,无法精确测量肌肉力量的具体数值,对于细微的肌力变化难以准确反映,不利于对肌肉力量进行精确的动态监测和对比分析。
不适用于深部肌肉和较小肌肉:对于一些深部肌肉(如某些脊柱周围的小肌肉)或较小肌肉(如手部的内在小肌肉),由于难以直接触诊和观察其收缩情况,徒手肌力评定的准确性会受到影响。
徒手肌力评定的分级标准(Lovett分级法) 0级(零):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此时肌肉完全没有主动收缩活动,肢体无任何运动迹象。
1级(微缩):有轻微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
检查者可以触及肌肉收缩,但看不到或感觉到肢体有明显的动作。
2级(差):在减重状态下能作关节全范围运动。
即去除重力影响后,肌肉收缩可以带动肢体在水平面上完成关节的全范围活动,但不能抵抗重力。
3级(尚可):能抗重力作关节全范围运动,但不能抗阻力 。
肢体可以克服自身重力,在垂直方向上完成关节的全范围活动,但当给予一定阻力时,肢体就无法继续运动。
4级(良好):能抗重力、抗一定阻力作关节全范围运动。
肌肉收缩不仅可以克服重力,还能对抗一定强度的外加阻力完成关节运动,但比正常肌力稍弱。
5级(正常):能抗重力、抗充分阻力作关节全范围运动。
肌力正常,肌肉收缩可以克服重力并对抗最大阻力,完成关节的正常活动,运动表现与正常人无异。
此外,在上述六级分级基础上,有时为了更细致地描述肌力情况,还会在每级中添加“+”或“-”,如“3+级”表示肌力接近4级但未达到;“3-级”表示肌力略低于3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