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遏制战略,名词解释定义是?
遏制战略是指美国在冷战时期推行的一种对外战略。
以下为你详细解释: 提出背景: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呈现出全面对抗的态势,国际格局进入冷战时期。
在此背景下, 1946年,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发出了著名的“八千字电报”,提出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为美国冷战时期的对外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以援助希腊和土耳其为名,正式提出了“杜鲁门主义”,标志着遏制战略的正式形成。
核心内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采取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来阻止共产主义势力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遏制苏联的影响力和势力范围,进而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
实施手段 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公开宣称要干涉别国内政,向全世界表明美国在战后的对外政策基调,支持各国资产阶级政权抵制苏联影响。
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即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计划,通过提供大量资金和物资,帮助西欧国家恢复经济,以此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增强西欧抵御苏联的能力。
军事上: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这是一个军事同盟组织,成员国承诺在受到攻击时相互提供军事援助,在欧洲形成了针对苏联的军事包围圈。
此外还在亚洲等地区开展一系列军事行动和建立军事基地。
历史影响:遏制战略在冷战时期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造成了世界长期的分裂与对峙局面,引发了美苏之间一系列的军备竞赛和地区冲突,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美苏之间直接的大规模军事冲突,维持了一种“恐怖平衡”。
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遏制战略失去了主要目标,但其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仍延续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