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污闪?哪些情况下容易发生污闪?
污闪的定义 污闪是指电气设备绝缘表面附着的污秽物质,在潮湿等特定条件下,使绝缘性能下降,导致在正常运行电压下发生的沿面闪络现象 。
简单来说,就是绝缘子等电气设备绝缘部件表面脏污,加上合适的气象条件,使得原本绝缘的表面变成导电通道,引发放电闪络。
这会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可能造成停电事故,损坏电气设备。
容易发生污闪的情况 恶劣自然环境 高湿度环境:当空气相对湿度较高(一般超过 75%),污秽层中的电解质成分容易溶解形成导电液膜,大大降低绝缘子表面的绝缘电阻,增加了污闪发生的可能性。
例如在沿海地区的梅雨季节,或是南方的一些潮湿山区,湿度长时间居高不下,就为污闪创造了有利条件。
雾、露、毛毛雨天气:这些天气状况下,水分会均匀地附着在绝缘子表面,与污秽物结合,使绝缘子表面的导电性增强。
特别是浓雾天气,雾气中的微小水滴会包裹住污秽颗粒,加速离子的迁移,更容易引发污闪。
覆冰、融冰过程:在寒冷地区,绝缘子表面会出现覆冰现象。
冰层本身的绝缘性能较好,但当气温回升开始融冰时,冰融化形成的水流会携带绝缘子表面的污秽,在绝缘子表面形成导电通路,此时若电压作用,就极易发生污闪。
工业污染区域 化工企业附近: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含有酸、碱、盐等化学物质的废气和粉尘。
这些污染物会附着在电气设备绝缘表面,增加污秽程度。
例如在大型化肥厂、炼油厂周边的输电线路绝缘子,由于长期受到污染,污闪风险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矿山及冶金企业周边:矿山开采和冶金生产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其中含有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等成分。
这些粉尘沉降在绝缘子表面,在潮湿条件下会显著降低绝缘子的绝缘性能,导致污闪概率增大。
交通繁忙地段 高速公路、铁路沿线:车辆行驶过程中扬起的灰尘、尾气中的污染物,以及火车运行时产生的碳粉等,都会附着在附近的电气设备上。
尤其是在交通流量大的路段,污染物的积累速度更快,使得绝缘子等绝缘部件更容易达到污闪的临界状态。
缺乏维护 长时间未清扫:电气设备长期运行,如果没有定期对绝缘子等绝缘部件进行清扫,污秽物质会不断积累,厚度增加,表面积累的电荷量增多,从而增加污闪风险。
一些偏远地区或维护管理不善的电网,由于清扫周期过长,污闪事故发生的频率相对较高。
未及时更换老化部件:绝缘子等绝缘材料会随着时间和运行环境的影响而老化,其绝缘性能逐渐下降。
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更换老化的部件,即使表面污秽程度不高,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也可能发生污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