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小知识 > 生活百科 > 详情

算缗,告缗

“算缗”和“告缗”是汉武帝时期推行的两项重要经济政策,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算缗 定义:算缗是西汉武帝时国家向商人、高利贷者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算”是征税的基本单位,一算为一百二十钱 ,“缗”是指穿铜钱用的绳子,这里代指铜钱。

背景: 西汉初期,商业和手工业得到了较大发展,许多商人、高利贷者积累了巨额财富。

与此同时,汉朝长期与匈奴作战,导致财政开支庞大,国家出现财政危机。

为增加财政收入,打击富商大贾、高利贷者的经济势力,汉武帝在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颁布了算缗令。

内容: 凡属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囤积商等,不论有无市籍(汉代商人另立户口册,叫做市籍),都要据实向官府呈报自己的财产数字。

规定商人财产每二千钱,抽税一算(即一百二十文);经营手工业者的财产,凡四千钱,抽一算。

不是三老(乡官,掌教化)和北边骑士而有轺车(一种轻便小车)者,每辆抽税一算;贩运商的轺车,每辆抽二算;船五丈以上者,每只船抽税一算。

告缗 定义:告缗是算缗的延伸和补充措施,是鼓励知情者揭发那些隐匿不报或呈报不实的商贾及高利贷者的一项政策。

背景:算缗令颁布后,许多商人、高利贷者为逃避税收,隐匿财产,不愿如实申报。

为确保算缗政策能够有效执行,汉武帝在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又下达了告缗令。

内容: 鼓励百姓告发那些没有按照算缗令如实申报财产的人。

一旦查证属实,被告发者的财产将全部没收,其中一半奖励给告发者,另一半则上缴国库。

影响 积极影响:算缗、告缗政策的实施,在短期内为西汉政府增加了巨额的财政收入。

这些资金被用于支持对匈奴的战争、水利工程建设以及其他国家事务,缓解了当时的财政危机。

同时,这两项政策沉重打击了富商大贾、高利贷者的经济势力,抑制了土地兼并,使社会经济秩序得到一定程度的整顿,加强了中央政府对经济的控制。

消极影响:算缗和告缗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间商业资本的发展,对民间经济活力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大量商人因算缗、告缗破产,商业活动受到抑制,不利于商品经济的自由发展。

 

  • 相关文章
  • 随机内容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