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1923年啤酒馆暴动,名词解释定义是?
啤酒馆暴动(德语:Putsch von München),又称慕尼黑暴动, 是1923年11月8日至9日,纳粹党领导人阿道夫·希特勒和冲锋队领导人恩斯特·罗姆率领一批冲锋队员,在慕尼黑一家名为贝格勃劳凯勒的啤酒馆发动的一次未遂政变。
事件背景 当时德国因一战战败,承受《凡尔赛和约》的沉重负担,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动荡和政治不稳定。
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民众对现状不满,渴望改变。
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利用这种社会情绪,宣扬极端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和反犹主义思想,势力逐渐壮大。
事件经过 1923年11月8日晚,巴伐利亚邦长官冯·卡尔在慕尼黑南郊的贝格勃劳凯勒啤酒馆发表施政演说,约3000名听众到场。
希特勒带领600多名冲锋队员闯入会场,鸣枪示警,宣布“全国革命已经开始”,声称巴伐利亚政府已被推翻,他将与鲁登道夫共同组建新政府。
次日,希特勒和鲁登道夫率领约2000名纳粹党徒从啤酒馆出发,向慕尼黑市中心进军,企图夺取政权,但遭到警方镇压。
在冲突中,16名纳粹党徒被击毙,希特勒本人受伤并被捕,鲁登道夫则被释放。
事件影响 此次暴动失败后,希特勒意识到通过武装政变短期内夺取政权并不现实。
在狱中,他写下《我的奋斗》,系统阐述了纳粹党的政治理念、目标和策略,为日后纳粹党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这次事件也让纳粹党得到了更多关注,吸引了一些对现状不满的人加入,为其后续发展提供了一定契机。
随着德国局势进一步恶化,纳粹党利用民众的不满情绪,通过合法选举等手段逐步扩大影响力,最终在1933年希特勒上台执政,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
- 上一篇:展眉解颐什么意思?展眉解颐怎么读?
- 下一篇:什么是文化层,名词解释定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