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
这句话出自唐代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完整表述为“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
”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这段话描绘出一幅富有意境与深刻感悟的画面:苍茫的暮色,从远处渐渐漫过来,直到什么都看不见了,可(我)还是不想回去。
此时心神凝聚,形体仿佛已经消散,和万物自然暗暗融合为一体 。
作者在这里借景抒情,通过描述自己沉醉于西山景色直至暮色降临仍不愿离去的情景,展现出其在游览过程中达到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摆脱了尘世的烦恼与羁绊,精神得到极大的自由与超脱,深化了文章对自然山水带给人心灵启迪与慰藉的主题表达。
- 上一篇:马的鬐甲分类中,鬐甲高于尻部时称为()。
- 下一篇:什么是跳跃基因,名词解释定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