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奥肯法则,名词解释定义是?
奥肯法则(Okun's Law) 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亚瑟·奥肯(Arthur Okun)在1962年提出的经验性法则,用于描述失业率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存在的一种特定的数量关系。
该法则指出:相对于潜在GDP,实际GDP每下降2%,失业率大约上升1% 。
换一种表述就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实际GDP便低于潜在GDP约2%。
这里的潜在GDP是指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情况下,一国经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反映了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的产出水平;自然失业率是指经济处于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包含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是劳动力市场供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
奥肯法则揭示了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参考。
通过该法则,政策制定者可以大致估算失业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而制定相应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以促进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
不过,奥肯法则只是一种经验性的近似关系,并非精确的经济规律,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这一比例关系可能会有所差异 。
- 上一篇:什么是雕塑,名词解释定义是?
- 下一篇:阑尾动脉直接起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