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洪宪帝制,名词解释定义是?
洪宪帝制是指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称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 ”,史称“洪宪帝制” 。
这是一场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复辟闹剧。
其相关信息如下: 背景: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担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但他并不满足于此,妄图恢复帝制,建立袁家王朝。
同时,当时国内封建势力依然强大,一些保守势力企图借助恢复帝制来维护自身利益;国际上,列强为了在中国获取更多权益,部分国家对袁世凯称帝采取了暧昧态度,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袁世凯的称帝野心。
经过:1915年8月,杨度等组织“筹安会”,公开鼓吹帝制。
之后,各地纷纷出现所谓“请愿团”,请求袁世凯称帝。
12月 11日,参政院以“国民代表大会总代表”名义上书袁世凯“劝进”。
12日,袁世凯接受帝位 。
13日,袁世凯在中南海居仁堂接受百官朝贺,大加封赏。
1916年1月1日,中华帝国正式成立,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
结局:袁世凯的称帝行径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蔡锷、唐继尧、李烈钧等人在云南发起护国战争,出兵讨袁。
贵州、广西、广东、浙江等省相继响应。
在内外交困、众叛亲离的情况下,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共存在83天 。
6月6日,袁世凯忧惧而死,洪宪帝制彻底失败。
洪宪帝制的失败表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任何企图复辟帝制、开历史倒车的行为都注定要失败。
- 上一篇:什么是剪切力,名词解释定义是?
- 下一篇:什么是国语,名词解释定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