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十大经典故事
以下是长城相关的十大经典故事: 孟姜女哭长城 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
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死亡的噩耗。
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这段长城就此坍塌,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安葬范喜良后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
定城砖的传说 传说嘉峪关有一块神奇的“定城砖”。
明朝修嘉峪关时,工匠易开占计算用料十分精确。
竣工时,只剩下一块砖。
监事官不信,想要惩罚易开占。
易开占把砖放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说:“这是定城砖,如果搬动,城楼便会塌掉。
”监事官不敢再追究,此砖就一直放在原地。
击石燕鸣 在嘉峪关关城西门外,有一块巨大的褐色岩石,人们叫它“燕鸣石”。
传说古时有一对燕子筑巢于嘉峪关柔远门内。
一日清早,两燕飞出关,日暮时,雌燕先飞回来,等到雄燕飞回,关门已闭,不能入关,遂悲鸣触墙而死。
为此雌燕悲痛欲绝,不时发出“啾啾”叫声,一直悲鸣到死。
死后其灵不散,每到有人以石击墙,就会听到“啾啾”燕鸣声。
望京楼的传说 当年戚继光任蓟镇总兵官,在谭纶的支持下,亲自规划和督造了金山岭长城。
传说修建金山岭长城时,有一个名叫吴三的年轻人,他技艺高超,干活又快又好。
一天夜里,吴三梦见自己登上一座高楼,能清楚地看到北京城。
醒来后,他把梦告诉大家,后来大家就按他梦中所见的样子修建了一座楼,取名“望京楼”。
冰道运石 当初,修建嘉峪关城时,需要成千上万块长2米、宽0.5米、厚0.3米的石条。
工匠们在黑山将石条凿好后,却人抬不起,车拉不动,且山高路远,无法运输。
眼看隆冬季节就要到了,有个老工匠想出办法:在路面上泼水,让其结成一条冰道,然后把石条放在冰道上滑行运输,结果非常顺利地把石条运到了嘉峪关城下。
山羊驮砖 嘉峪关城,城墙高9米,还要在城墙之上修建数十座大小不同的楼阁和众多的垛墙,用砖数量之大是非常惊人的,当时,施工条件很差,没有吊运设备,全靠人工搬运。
工匠们采用了山羊驮砖的方法,他们从山上赶来了成百只山羊,把砖块绑在山羊背上,让山羊驮着砖顺着山路把砖运到工地。
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
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
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
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
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虽然故事重点不在长城,但烽火台作为长城防御体系的一部分,这个故事也体现了其早期的军事预警作用。
李广射石 西汉名将李广,一次外出打猎,看到草丛中的一块石头,以为是老虎,张弓而射,一箭射去把整个箭头都射进了石头里。
仔细看去,原来是石头,过后再射,就怎么也射不进去了。
李广守卫边疆,长期与匈奴作战,长城一带是他重要的活动区域,这个故事也侧面反映了当时长城沿线紧张的军事局势。
昭君出塞 王昭君为了汉朝与匈奴的和平,远嫁塞外。
她从长安出发,一路经过长城边关。
出了长城,便踏入茫茫草原。
昭君出塞后,使得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现了长城在维护民族交流与和平方面的特殊意义。
康熙不修长城 清朝康熙年间,大臣们建议修缮长城。
康熙帝认为,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
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从此清朝基本没有大规模修筑长城,这一事件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长城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军事防御意义随着政治格局变化而产生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