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怎样寄哀思
三七二十八 从前,在一个热闹的集市上,有两个小商贩起了争执。
一个卖菜的老翁和一个买主吵得面红耳赤,周围很快围满了看热闹的人。
买主理直气壮地说:“三七二十一,你这菜就该这么算钱!” 卖菜的老翁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大声反驳:“明明是三七二十八,你怎么能耍赖呢!” 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声音越来越大,谁也不肯低头认错。
这时,一位教书先生路过,众人便请他来评评理。
教书先生听了事情的缘由后,竟然对卖菜的老翁说:“你错啦,确实是三七二十一。
” 老翁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教书先生,说道:“先生,您可是有学问的人,怎么也帮着他说话?三七明明就是二十八呀!” 教书先生却微笑着摇摇头,没有再多做解释,只是劝老翁按买主说的价格收钱。
老翁虽然满心委屈,但又敬重先生,只好不情愿地照做了。
买主得意洋洋地付了钱,哼着小曲儿走了。
周围的人也渐渐散去,只剩下老翁和教书先生。
老翁忍不住埋怨道:“先生,您平日里那么有见识,今天怎么糊涂啦?三七到底是多少,您心里肯定清楚呀!” 教书先生这才语重心长地说:“老人家,我当然知道三七二十八。
可是你想想,跟这种连基本算术都不懂的人争个不停,就算你争赢了又能怎样呢?不仅浪费了你的时间,还坏了心情。
刚才要是不顺着他,你们说不定还会打起来,到时候受伤的还是你自己呀。
有些时候,没必要事事较真,退一步海阔天空嘛。
” 老翁听了,沉思片刻,恍然大悟,心中的闷气也一下子消散了。
他感激地向教书先生道谢,明白了在生活中有时候需要放下无谓的争执,以和为贵。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在生活中要学会权衡利弊,不要在不值得的事情上浪费精力,保持豁达的心态才能过得更加轻松自在。
复制 全篇参考0个 三七二十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