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诫勉谈话
诫勉谈话是一种对轻微违纪违规或存在问题需要引起重视的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进行教育、警示和督促整改的组织措施,属于党内谈话制度的一种方式。
以下从多个方面详细介绍诫勉谈话: 适用情形 纪律作风方面:党员干部存在一些违反党的纪律和廉洁自律规定,但情节较轻,尚不构成党纪政纪处分的行为,如工作中偶尔出现的迟到早退、工作态度不认真等一般性作风问题。
履职尽责方面:在履行工作职责过程中,因工作不力、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等导致工作进展缓慢、未能按时完成任务,或者出现一定失误,但尚未造成重大损失和恶劣影响的情况。
例如,某部门负责人对一项重要项目推进不力,导致进度滞后。
实施主体 诫勉谈话的实施主体根据谈话对象的管理权限确定。
一般来说,对于党员干部,通常由上级党组织、纪检监察机关或者所在单位党组织进行谈话;对于公职人员,由监察机关、任免机关(单位)按照管理权限开展诫勉谈话 。
例如,某县科级干部的诫勉谈话可能由县委组织部或县纪委监委实施。
谈话程序 复制代码 1. **前期准备**:相关部门在决定进行诫勉谈话前,需对反映的问题进行初步核实了解,掌握基本情况和证据材料,确定谈话对象、谈话人以及谈话时间、地点等事项。
2. **正式谈话**:谈话人一般不少于两人,会向谈话对象说明谈话原因,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要求和期限。
谈话过程中,会听取谈话对象的解释和说明,做好记录。
3. **谈话记录与后续跟进**:谈话结束后,会形成书面记录,经谈话对象签字确认。
谈话对象需按照要求在规定期限内提交书面整改报告,相关部门会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目的与作用 诫勉谈话旨在通过严肃的沟通交流,让谈话对象正视自身问题,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起到警示和告诫作用,促使其及时改正错误,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
同时,这一举措也体现了党组织对干部的关心爱护,帮助干部在职业生涯中及时纠正偏差,避免走向更严重的违纪违法道路,维护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和良好形象。
- 上一篇:上坟上供最好的五种水果
- 下一篇:金刚铠甲心咒的功德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