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二月是什么意思
闰二月是农历中的一种现象,是为了协调农历与回归年之间的时间差异而设置的。
以下为你详细解释: 农历与回归年的矛盾 回归年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365.2422天。
而农历是以朔望月为基础制定的,一个朔望月约为29.5306天 ,农历一年有12个月,这样农历平年的天数大约是354天或355天,比回归年少了约10 - 11天。
如果不加以调整,随着时间推移,农历的季节和实际的天文季节就会逐渐脱节,比如原本应该在春季的月份,可能会跑到夏季。
闰月的产生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古人采用设置闰月的方法。
经过长期观测和实践,人们发现19个回归年的长度与235个朔望月的长度大致相等(19个回归年约为 365.2422×19 = 6939.6018天,235个朔望月约为29.5306×235 = 6939.691天 )。
于是就有了“十九年七闰”的置闰规则,即在19年中设置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称为闰年,闰年有13个月 。
闰二月的确定 至于闰哪个月,这要根据二十四节气来定。
农历中,每个月都有一个“中气”(二十四节气中从雨水开始,逢单的为中气,如雨水、春分、谷雨等)。
正常情况下,一个朔望月对应一个中气,但由于两个中气之间的平均间隔约为30.4368天,大于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所以当某个农历月份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时,就把这个月设为闰月,紧跟在它前面那个月的后面,名称也沿用前一个月的名称,只是在前面加上“闰”字。
如果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出现在二月之后,就称为闰二月。
闰二月的出现频率相对较低,并不是每几年就一定会出现一次。
闰二月的年份,农历的天数会增加,使得农历与回归年的差距得到有效调整,保证了农历季节与实际天文季节的基本一致。
- 上一篇:绚丽与绚烂的意思区别
- 下一篇:梧桐虽立 其心已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