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革命论和二次革命论区别
“一次革命论”和“二次革命论”是中国革命进程中出现的两种错误理论,它们有着明显的区别: 理论内涵 “一次革命论”: 该理论主张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试图在反帝反封建的同时,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
这种观点认为,中国革命不需要分阶段,一步到位实现社会主义甚至共产主义。
例如,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就坚持这种错误观点,他们不顾中国社会实际情况和革命发展规律,急于超越民主革命阶段,过早地采取一些社会主义革命的措施。
“二次革命论”:此理论把中国革命过程中的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人为地割裂开来。
认为民主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领导,革命的结果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无产阶级只能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代表人物陈独秀认为,现阶段中国革命既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就应由资产阶级领导并让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等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后,无产阶级再来进行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的第二次革命。
产生背景 “一次革命论”:产生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当时中国共产党内的一些领导人受到共产国际“左”倾思想的影响,对中国国情和革命规律缺乏正确认识。
同时,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使得他们机械地照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某些结论和俄国革命的经验,忽视了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和阶段性。
“二次革命论”:出现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当时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阶段,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同时,受到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模式的影响,以及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和革命性估计过高,对无产阶级的力量和领导权认识不足,从而产生了这种错误理论。
实践危害 “一次革命论”: 在实践中导致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严重损失。
他们制定了许多脱离实际的政策和策略,如在革命根据地实行过“左”的土地政策、经济政策等,打击面过宽,严重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利益,削弱了革命的群众基础;在军事上采取冒险进攻的战略,使红军遭受重大挫折,革命根据地也遭到严重破坏。
“二次革命论”:在实践中放弃了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
由于陈独秀等坚持这种错误理论,在革命过程中对资产阶级妥协退让,不敢同国民党右派进行坚决斗争,使得蒋介石、汪精卫等反革命势力得以壮大,最终背叛革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残酷镇压,无数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中国革命陷入低潮。
- 上一篇:放水养鱼的意思
- 下一篇:文武线和武文线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