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塑生命的人》,课堂笔记
《再塑生命的人》课堂笔记
一、文章主旨
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海伦·凯勒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表现了海伦·凯勒求知的热情及艰辛而愉快的学习经历,表达了她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二、作者及背景
- 作者:海伦·凯勒,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她在一岁多的时候,因一场重病失去了视力和听力,生活在无声、无语、无光的世界里。但她凭借顽强的毅力,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学会了阅读、写作和说话,并完成了大学学业。代表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等。
- 背景:本文节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在黑暗和寂静中度过了漫长的岁月,莎莉文老师的到来,犹如一道光,照亮了她的世界,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这篇文章记录了莎莉文老师对海伦·凯勒的重要影响。
三、生字词
- 重点字词读音
- 感慨(kǎi) 搓捻(cuō niǎn) 绽开(zhàn) 争执(zhí) 惭愧(cán kuì)
- 悔恨(huǐ) 激荡(jī dàng) 奥秘(ào mì) 拼凑(pīn còu) 企盼(qǐ pàn)
- 重点字词释义
- 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 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不能忍受。
-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 不求甚解: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 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 油然而生: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四、文章结构与内容分析
第一部分(第1 - 5段):老师到来之前“我”的状态
这部分描述了海伦·凯勒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生活在黑暗、寂静且迷茫的世界里,她的内心充满了愤怒、苦恼,对未来感到绝望。例如“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生动地表现了她当时的心境。
第二部分(第6 - 8段):莎莉文老师的到来
莎莉文老师在“我”六岁零九个月时来到“我”身边,她的到来就像为“我”开启了一扇通向光明世界的大门。“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直接抒发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的崇敬与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第9 - 12段):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
莎莉文老师通过实物教学,让“我”认识了一些简单的事物。她把“doll”(洋娃娃)放在“我”手上,拼写出“d - o - l - l”,让“我”第一次领悟到事物是有名称的。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了莎莉文老师教育方法的独特与巧妙,从简单直观的事物入手,激发“我”的学习兴趣。
第四部分(第13 - 15段):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大自然
莎莉文老师带着“我”到大自然中去,让“我”通过触觉、嗅觉等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力量。“我”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既感受到了大自然温柔美好的一面,如花香、鸟鸣;也体验到了它强大可怕的一面,如暴风雨。这让“我”对大自然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我”对知识的渴望。
第五部分(第16 - 17段):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爱”
这是文章的深化部分,莎莉文老师通过引导“我”思考“爱是花的香味吗?”“爱是太阳吗?”等问题,逐步让“我”理解“爱”这种抽象的概念。最终“我”明白了“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这种深入浅出的教育方式,让“我”对“爱”有了深刻的感悟。
五、人物形象分析
- 莎莉文老师
- 爱心与耐心:面对又盲又聋又哑的海伦·凯勒,莎莉文老师始终充满爱心和耐心。她用极大的热情和毅力,一点点引导海伦认识世界,学习知识,从未放弃。例如在教海伦认识“水”这个单词时,反复在她手上拼写,直到海伦领悟。
- 教育方法独特:她善于运用实物教学、情景教学等多种方式,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让海伦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如通过让海伦触摸洋娃娃、感受水流等方式来教授单词,激发海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尊重学生:莎莉文老师尊重海伦的个性和想法,注重启发式教育,鼓励海伦自主探索和思考。在教海伦认识“爱”的过程中,不是直接告诉她答案,而是通过提问引导她自己去感悟。
- 海伦·凯勒
- 求知欲强:尽管身体有残疾,但海伦对知识充满了渴望。她如饥似渴地学习,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去认识世界、获取知识。
- 坚韧不拔:在学习的道路上,海伦遇到了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但她凭借顽强的毅力坚持下来。从最初对世界的迷茫到后来能够熟练掌握多种知识和技能,充分展现了她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 情感丰富:海伦虽然无法用正常的方式感知世界,但她内心细腻,情感丰富。她对莎莉文老师充满了感激和敬爱之情,对周围的一切都有着独特而深刻的感受。
六、写作特点
- 选材典型:作者选取了莎莉文老师教育自己的几个典型事例,如教认识具体事物、认识大自然、认识“爱”等,通过这些具体事例,生动地展现了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方法和对自己的深远影响,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 情感真挚:全文饱含着海伦·凯勒对莎莉文老师深深的感激和敬爱之情,这种情感通过朴实的语言自然地流露出来,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 细节描写生动:文中运用了大量细腻的细节描写,如对莎莉文老师动作、语言的描写,以及海伦·凯勒自身感受的描写等。这些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让读者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她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海伦学习过程中的艰辛与喜悦。例如“莎莉文小姐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莎莉文老师的教学过程。
- 上一篇:形容一个人擅长写作的成语
- 下一篇:和谐美和理性美怎么定义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