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我有一个梦》原文
我有一个梦
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我今年86岁了,耳不聋,眼不花,思维还挺清晰,这都是下田的功劳。我每天都要到田里去,只要田里有稻子,从播种开始,我都坚持下田,收获了更要下田。
我做过一个梦,梦见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沉甸甸下垂,好似串串葡萄。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其实我这个梦想的实质,就是水稻高产梦,让人们吃上更多的米饭,永远都不用再饿肚子。
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好多人没饭吃,甚至饿死。我亲眼见过有人因为饥饿倒在路边、田埂边和桥底下。那时我就在想,如果能研究出高产杂交水稻,就能解决粮食短缺问题,让老百姓不再挨饿。
1964年,我在稻田里偶然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天然杂交水稻,穗大粒多,结实饱满。第二年春天,我把它种下去,精心培育,结果大失所望,长出的稻子参差不齐。失望之余,我突然来了灵感:根据孟德尔遗传定律,纯种水稻品种的第二代不会分离,只有杂种第二代才会出现分离现象。既然这株天然杂交稻的后代发生分离,那么说明它就是一株天然杂种水稻!由此,我大胆提出利用水稻杂种优势提高产量的设想。
当时,国际权威理论普遍认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要在一片反对声中开展杂交水稻研究,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我坚信自己的想法,顶着压力,开始了艰难的探索。
为了寻找雄性不育野生稻,我和助手们每年都要到海南岛南繁育种。那里条件艰苦,住的是茅草房,吃的是粗茶淡饭,还要忍受蚊虫叮咬和烈日暴晒。但我们从不抱怨,一心扑在科研上。功夫不负有心人,1970年,我们在海南发现了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野败”,为杂交水稻研究打开了突破口。
此后,经过无数次试验和改进,1973年,我们终于成功实现了杂交水稻的“三系”配套,培育出第一代杂交水稻,产量比常规水稻增产20%左右。这一成果震惊了世界,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粮食的需求越来越高,我也没有停下科研脚步。后来,我们又相继攻克了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水稻等难关,不断刷新水稻高产纪录。目前,第三代杂交水稻单季亩产已经突破1000公斤,双季稻亩产超过1500公斤。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我希望青年朋友们,你们也能像我一样,怀揣梦想,勇敢追求。你们是新时代的主力军,农业科技大有可为。希望你们在农业科研领域发光发热,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不仅在中国,我也希望杂交水稻能走向世界,造福更多人民。如今,杂交水稻已在印度、越南、菲律宾、美国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推广种植,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全球有一半稻田种上杂交水稻,按每公顷增产2吨计算,每年可增产粮食1.5亿吨,能多养活四五亿人口。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我年纪大了,但我还没有退休,只要身体允许,我就要继续下田,为实现我的两个梦想努力奋斗。我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的梦想一定会实现,而且会实现得更快、更好!
- 上一篇:抽空去看看打一成语
- 下一篇:三字经子不学断机杼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