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泥湾开荒杨家岭讲话相关的资料
南泥湾开荒
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军的残酷“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包围封锁,加上华北地区连年自然灾害,陕甘宁边区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几乎到了没衣穿、没饭吃、没被盖的境地。为克服困难,坚持抗战,1941年春,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率领下,奉命开进延安东南的南泥湾执行屯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
过程:刚到南泥湾时,那里荆棘遍野,荒无人烟。战士们没有住所,就自己动手挖窑洞;没有粮食,就四处寻找野菜,同时派出小股部队到百里以外去背粮。缺乏生产工具,他们就收集废铁,自己制造。面对重重困难,三五九旅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一面练兵,一面屯田垦荒。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战士们还开展了劳动竞赛,人人争当劳动英雄,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事迹。
成果:经过几年的努力,南泥湾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1944年,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共开荒种地26.1万亩,收获粮食3.7万石,养猪5624头,上缴公粮1万石。不仅实现了粮食、蔬菜、肉食的全部自给,而且每年还有大量的余粮上缴边区政府。除了农业生产,还发展了手工业、副业,如纺织、造纸、制鞋、打铁等,实现了生活物资的基本自给自足。南泥湾的成功实践,为边区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有力地支援了抗战,同时也培育和弘扬了伟大的南泥湾精神。
意义:南泥湾开荒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大生产运动中的光辉典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南泥湾精神的核心和本质就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战胜困难,不断前进。
杨家岭讲话
背景:杨家岭是中共中央领导在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期间的住处。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党内思想建设等诸多问题。为了统一全党思想,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领导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事业,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毛泽东等领导人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
主要讲话及内容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42年5月,毛泽东在杨家岭主持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围绕文艺为什么人服务以及如何服务的问题展开,明确指出文艺要为人民大众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强调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学习社会,改造世界观,创造出更多反映人民生活和斗争的优秀作品。这篇讲话对中国现代文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指引了文艺发展的正确方向。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1943年6月1日,毛泽东在杨家岭起草了这个决定。文中科学地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强调这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指出领导者要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和意见,形成正确的决策,然后再回到群众中去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实际行动,并在群众的实践中检验这些决策的正确性。这一讲话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意义:杨家岭讲话是中国共产党在特定历史时期思想建设、理论创新和工作指导的重要体现。这些讲话统一了全党思想,推动了党的理论建设和作风建设,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 上一篇:用温和造句形容气候和性格
- 下一篇:年终岁尾祝福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