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故事和含义
手不释卷的故事
“手不释卷”这一典故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主人公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大将吕蒙。
起初,吕蒙作战勇猛,但不怎么爱读书。孙权劝他说:“你如今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为由推辞。孙权便现身说法:“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
吕蒙听后深受触动,开始勤奋学习。后来鲁肃与吕蒙交谈议事,十分吃惊地发现吕蒙见解不再浅薄,吕蒙则说:“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从此,吕蒙不论行军打仗还是处理军务,总是随身携带书籍,有空就认真阅读,学问见识日益增长,为东吴立下赫赫战功。
手不释卷的含义
“手不释卷”意思是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读书勤奋或看书入迷 。这个成语赞扬了那些热爱学习、勤奋好学的人,体现出一种对知识的渴望和专注精神,激励人们要养成热爱阅读、不断学习的好习惯,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素养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