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小知识 > 生活百科 > 详情

金碧峰禅师公案

金碧峰禅师公案是禅宗里一则著名且富有深意的故事,体现了深刻的禅理和对心性的洞察。以下为您详细讲述:

故事背景

金碧峰禅师禅定功夫高深,修行境界超凡,声名远扬。然而,他有一个极为珍视的玉钵,这个玉钵制作精美,质地温润,禅师对它喜爱有加,不知不觉间,内心对玉钵产生了深深的执着。

故事经过

有一天,阎罗王差遣无常鬼使前来捉拿金碧峰禅师。由于禅师禅定功夫深厚,进入甚深禅定状态后,无常鬼使根本找不到他的踪迹。但因为禅师对玉钵的执着,使得他在禅定中仍心系玉钵,留下了一丝微细的“牵挂”痕迹。

无常鬼使于是心生一计,故意在禅师的茅棚周围大力摇晃玉钵,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沉浸在禅定中的金碧峰禅师听到玉钵的声音,瞬间心动,出定查看玉钵。无常鬼使趁机上前,锁住了金碧峰禅师,要带他去见阎罗王。

故事转折

金碧峰禅师此时才恍然大悟,正是自己对玉钵的执着,让他陷入了生死困境。他深知若不放下这份执着,必将在轮回中继续沉沦。于是,他心生一计,向无常鬼使请求道:“我知道自己阳寿已尽,理应随你们前去。但这个玉钵跟随我多年,我实在舍不得就此分别。能否容我再看它一眼,了却这最后的心愿?”

无常鬼使心想,反正他已被锁住,料想也无法逃脱,便答应了他的请求。金碧峰禅师接过玉钵,高高举起,大声说道:“玉钵呀玉钵,我本来不为你所累,都是因为太过执着于你,才差点迷失真性。今日我要彻底放下你!”说完,便用力将玉钵摔得粉碎。

就在玉钵破碎的瞬间,金碧峰禅师内心的执着也随之消散,他再次进入了更深层次的禅定状态,身心与虚空融为一体,无常鬼使再也找不到他的踪迹,只能空手而归。

故事寓意

破执解脱:这个公案重点强调了破除执着对修行者的重要性。人们往往在生活中对各种事物产生执着,如财富、名誉、情感等,这些执着如同无形的绳索,束缚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陷入烦恼和痛苦之中。金碧峰禅师因对玉钵的执着险些被无常带走,而当他彻底放下对玉钵的执着后,便摆脱了生死的束缚。这启示我们,要想获得心灵的自由和解脱,就必须看清执着的本质,勇敢地放下对外物的贪恋。

关照心性:公案提醒修行者时刻关照自己的心性。禅修的目的在于明心见性,找到内心真正的主人。即使拥有高深的禅定功夫,如果不能觉察并放下内心深处的细微执着,依然无法达到究竟的解脱。金碧峰禅师在面对玉钵时,心动出定,说明他的心还未完全达到自在无碍的境界。通过这次经历,他深刻反思并果断放下执着,从而实现了心性的进一步升华。这告诉我们在修行过程中,要时刻保持警觉,审视自己内心的起心动念,不被杂念和执着所左右。

  • 相关文章
  • 随机内容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