霰和冰雹的区别
霰和冰雹都是固态降水物,但它们存在多方面区别:
形成条件
霰:通常在较冷的天气条件下,当云层中的水汽在低温环境里直接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在云层中相互碰撞并粘连,形成直径2-5毫米的白色不透明颗粒,即为霰。它一般出现在下雪之前,是由于高空中的温度较低,水汽快速凝华所致。
冰雹:形成需要强烈的对流天气。在对流旺盛的积雨云中,水汽随气流上升遇冷迅速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随着气流上下翻腾,不断吸附周围的水汽和小颗粒,逐渐增大。当上升气流无法支撑其重量时,就会降落到地面形成冰雹。
形态特征
霰:质地比较松散、易碎,通常呈球形或圆锥形,表面粗糙,看起来像白色的小米粒或者碎冰渣 。
冰雹:大小差异较大,小的如绿豆大小,大的可能像鸡蛋甚至更大。形状多为不规则球体,表面光滑或带有一些凸起,雹体坚硬,砸落在物体上会发出清脆声响。
出现时间与地区
霰:多在冬季或早春时节出现,一般在降雪过程中相伴产生,在高纬度地区和高山地带较为常见。
冰雹:主要出现在夏季或春夏之交,因为此时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容易形成强烈对流天气。在中纬度内陆地区,由于地形复杂,热力对流容易发生,冰雹出现的频率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