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有什么区别
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存在多方面的区别:
概念内涵
校本课程:是学校基于自身的教育理念、办学目标以及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自主开发、设计和实施的课程体系。它强调的是学校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自主性和独特性,涵盖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方法、评价方式等一系列完整的课程要素,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教育教学活动系统。例如,有的学校根据当地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开发了包含剪纸、刺绣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学习的校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兴趣和传承能力。
校本教材:则是依据校本课程目标编写的、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资料,是校本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它将校本课程所涉及的知识、技能、方法等以书面文字、图片、图表等形式呈现出来,为教学活动提供具体的素材和依据。比如上述民间艺术校本课程配套的校本教材,会详细介绍剪纸的工具、步骤、图案设计,刺绣的针法、色彩搭配等内容。
范围与侧重点
校本课程:范围更为广泛,侧重于整体规划和实施。它不仅要确定课程目标,还要考虑如何组织教学活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安排教学时间和空间、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等,以确保课程能够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制定一门科技创新校本课程时,除了明确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外,还要规划每周的课时安排、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还是个人独立研究的教学方式、怎样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等。
校本教材:重点在于知识内容的整理和编写。它围绕校本课程的主题,系统地梳理相关知识、技能要点,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和编排方式,将这些内容编写成便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教材。如针对书法校本课程编写的校本教材,会按照书法字体演变顺序,从篆书、隶书到楷书、行书、草书,依次介绍每种字体的特点、书写技巧,并配有大量名家作品赏析和示范练习字帖。
表现形式
校本课程:表现形式多样,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专题讲座、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例如,历史文化类校本课程,可能既有常规课堂上教师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讲解,也会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历史博物馆、古迹遗址等实践活动,还会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校本教材:主要以纸质书籍、电子文档等书面形式呈现。虽然也可能包含一些多媒体元素,如二维码链接到相关视频、音频资料,但总体上是以文字、图片等静态形式为主,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学习。
- 上一篇:小白长得很像他哥哥(打一成语)
- 下一篇:company的用法及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