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950年6月6日至9 日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
政治报告:毛泽东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书面报告和《不要四面出击 》的重要讲话。书面报告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提出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阐述了实现这一任务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和八项工作 。
讨论与决策:会议听取并讨论了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陈云关于财政经济工作的报告、聂荣臻关于军事工作的报告、周恩来关于外交及统一战线工作的报告、陆定一关于宣传工作的报告、胡乔木关于整党工作的报告等。会议确定要做好土改、稳定物价、调整工商业、改革旧有文化教育事业、救济失业人员、肃清反革命、开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整党等八项工作。
重要意义
明确方向:七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全面实施《共同纲领 》规定了明确的战略策略方针和行动纲领,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工作。
凝聚力量:会议正确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及时地提出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和战略策略方针,对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迅速战胜困难,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