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生取义的事例有哪些
以下为你列举一些舍生取义的典型事例:
古代事例
谭嗣同慷慨就义:谭嗣同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本有机会逃走,但他坚决不走。他认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中国还没有因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人,所以他愿意以死来唤醒国人,推动变革。最终,谭嗣同在菜市口英勇就义,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为理想和正义不惜牺牲的精神。
文天祥宁死不屈:南宋末年,文天祥在国家危亡之际,毅然起兵抗元。兵败被俘后,元朝统治者多次劝降,许以高官厚禄,但文天祥始终坚贞不屈。他在狱中写下《正气歌》,抒发自己坚守正义、宁死不降的决心。最后从容就义,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彰显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精神。
荆轲刺秦王:战国末期,燕国太子丹为阻止秦国的兼并之势,派荆轲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荆轲带着樊於期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前往秦国。在咸阳宫,荆轲图穷匕见,但最终行刺失败。尽管行动没有成功,但荆轲明知此去九死一生,仍毅然决然踏上刺秦之路,为了燕国的利益和大义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其壮举被后人传颂。
近现代事例
刘胡兰英勇就义:1947年1月12日 ,国民党阎锡山军和地主武装“复仇自卫队”包围了山西云周西村,将群众赶到场地上,刘胡兰因叛徒出卖被捕。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残忍的敌人为了使她屈服,当着她的面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用铡刀杀害。刘胡兰毫无惧色,从容走向铡刀,壮烈牺牲,尚未满15周岁。毛泽东听闻她的事迹后深受感动,专门为刘胡兰题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1948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在部队前进途中,敌人一座桥上的碉堡火力凶猛,部队接连两次对碉堡爆破均未成功。关键时刻,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连长批准了他的请求。董存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碉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碉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在部队攻击受阻的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敌人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 上一篇: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全诗原文
- 下一篇:求同存异的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