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腋成裘的典故和意思
典故出处
“集腋成裘”出自战国时期的《慎子·知忠》,原文为“故廊庙之材,盖非一木之枝也;粹白之裘,盖非一狐之皮也 。”大意是,用来建造高大殿堂的木材,不是仅靠一棵树的枝干;纯白的狐皮裘衣,不是用一只狐狸的皮制成的。意在说明积累细小的力量或事物,最终能汇聚成强大的力量或可观的成果。
意思
“集腋成裘”从字面理解,“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这种皮毛非常珍贵且柔软;“裘”是皮衣。狐狸腋下的皮虽然很小,但聚集起来就能缝制成一件皮衣。现在这个成语用来比喻积少成多,通过不断地积累零散的、细微的东西,最终形成大量的、有价值的事物 。例如,学习知识要靠日复一日的积累,集腋成裘,才能拥有丰富的学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