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的拼音: guó 注音:ㄍㄨㄛˊ 异体字:䆐囗囯囶囻国圀或
部首:囗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11画 康熙字典:國(11画)
简体部首:囗部 部外笔画:8画 总笔画:11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囗 或”
繁体部首: 囗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可爱,儒雅,自信之意 字体结构:全包围
五笔:LAKG 仓颉:WIRM 郑码:JDJA 中文电码:0948 区位码: 四角号码: 60153
统一码:570b 笔顺编号: 25125115341 笔顺读写:竖折横竖折横横折撇捺横 國的笔顺 丨フ一丨フ一一フノ丶一
國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基本字义
(國)guó ㄍㄨㄛˊ
國guó(ㄍㄨㄛˊ)
⒈ 有土地、人民、主權的政體(古代指諸侯所受封的地域):國家。國土。國體(①國家的性質;②國家的體面)。國號。國度(指國家)。國策。國情。國法。國力。國防。國威。國寶(①國家的寶物;②喻對國家有特殊貢獻的人)。國格。國魂。國是(國家大計,如“共商國國”)。
⒉ 特指中國的:國產。國貨。國粹。國樂(yuè ㄩㄝˋ)。國藥。
⒊ 姓。
方言集汇
粤语:gwok3
客家话:[梅县腔] gwet7 [海陆丰腔] kwet7 [客英字典] kwet7 gok7 [宝安腔] get7 gok7 [客语拼音字汇] ged5 gued5 [陆丰腔] kuet7 [沙头角腔] giet7 gok7 [台湾四县腔] kwet7
汉语大字典
[①][guó][《廣韻》古或切,入德,見。]亦作“囯1”。“囶1”的今字。亦作“囻1”。“圀1”的今字。“国1”的繁体字。“或2”的今字。
(1)国家。
(2)指部落。
(3)国都。
(4)泛指城邑。
(5)建国;建都。
(6)古代王、侯的封地。
(7)地方;地域。
(8)犹家乡。
(9)专指与帝王或皇室有关的(人物、事件)。参见“國姓”、“國姻”。
(10)指本朝的。参见“國朝”、“國初”。
(11)指国中最好的或最美的。参见“國手”、“國色”、“國香”。
(12)指中国特有的。参见“國畫”、“國術”。
(13)指代表国家的。参见“國旗”、“國徽”。
(14)姓。春秋齐有国佐。见《左传·成公十八年》。
康熙字典
〔古文〕囗囶圀?䆐【唐韻】古或切【集韻】骨或切,?觥入聲。【說文】邦也。【周禮·夏官·量人】掌建國之法,以分國爲九州。
又【冬官·考工記】匠人營國,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禮·王制】五國以爲屬,十國以爲連,二十國以爲卒,二百一十國以爲州。【孟子】大國,地方百里,次國,地方七十里,小國,地方五十里。
又【周禮·地官·掌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註】山國多山者,土國平地也,澤國多水者。
又滅人之國曰勝國。【左傳註】勝國者,絕其社稷,有其土地也。
又九州之外曰外國。亦曰絕國。【後漢·班超傳】君侯在外國三十餘年。【
又】遠處絕國。
又兩國相距曰敵國。【孟子】敵國不相征也。
又外國來附者曰屬國。【李陵·答蘇武書】聞子之歸位,不過典屬國。【註】典,掌也。卽掌屬國之事者。
又城郭國,行國。【宋程大昌備北邊對】漢西域諸國,有城郭國,有行國。城郭國,築城爲守者,行國不立城,以馬上爲國也。
又姓。【姓苑】太公之後。齊有國氏,世爲上卿,宋有國卿。
又囯,《正字通》俗國字。囻,同國,民國期間俗字。
说文解字
邦也。从囗从或。
邦也。从囗从或。古惑切
(國)邦也。邑部曰:邦,國也。按邦國互訓,渾言之也。周禮注曰:大曰邦,小曰國,邦之所居亦曰國。析言之也。从囗从或。戈部曰:或,邦也。古或國同用,邦封同用。古惑切。一部。
英语翻译
nation, country, nation-state
带"國"字的组词
中國畫 、國內 、國外 、國產 、祖國
- 相关文章
-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