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棹的拼音: zhào,zhuō 注音:ㄓㄠˋ ㄓㄨㄛ
部首:木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12画 康熙字典:棹(12画)
简体部首:木部 部外笔画:8画 总笔画:12画 造字法:形声:从木、卓声 可拆字为“木 卓”
繁体部首: 木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木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稳重,敏锐,可爱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SHJH 仓颉:DYAJ 郑码:FIKE 中文电码:2777 区位码: 7294 四角号码: 41946
统一码:68f9 笔顺编号: 123421251112 笔顺读写:横竖撇捺竖横竖折横横横竖 棹的笔顺 一丨ノ丶丨一丨フ一一一丨
棹字的笔顺分步演示(一笔一画写汉字)
基本字义
(棹)zhào,zhuō ㄓㄠˋ ㄓㄨㄛ
棹zhào(ㄓㄠˋ)
⒈ 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
⒉ 划船:“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⒊ 船:棹夫(船家)。归棹。
其他字义
棹zhuō(ㄓㄨㄛ)
⒈ 同“桌”。
方言集汇
粤语:zaau6 zoek3
客家话:[梅县腔] zok7 [宝安腔] zok7 | cau5 [客英字典] zok7 [沙头角腔] zok7 [客语拼音字汇] zog5 [海陆丰腔] zok7 cau6 [陆丰腔] zok7 [台湾四县腔] zok7 cau5
潮州话:zau6
详细解释
棹
櫂 zhào
〈名〉
(1) (形声。从木,卓声。本义:长的船桨)
(2) 同本义 [long oar]
桂棹兮兰枻。——《楚辞·九歌·湘君》
(3) 又如:棹竿(竹竿制作的船桨)
(4) 泛指船桨 [oar]
短棹沿洄野兴浓。——陆游《泛舟》
(5) 又如:短棹(短把的船桨)
(6) 指船 [boat]
发战棹东下。——《宋史·太祖本纪》
春歌弄明月,归棹落花前。——徐彦伯《采莲曲》
(7) 又如:棹夫(船夫);棹郎(船夫);棹楫(船桨);棹影(船影)
词性变化
棹 zhào
〈动〉
(1) 划[船] [row (a boat)]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晋· 陶潜《归去来兮辞》
(2) 又如:棹船(划船);棹力(船桨划水之力);棹舟(划船);棹卒(操棹行船的兵士)
汉语大字典
[①][zhào][《廣韻》直教切,去效,澄。]亦作“櫂1”。
(1)船桨。
(2)借指船。
(3)谓划船。
(4)翕动;扇动。
(5)见“棹棹軋軋”。[②][zhuō]
(1)木名。
(2)同“桌”。桌子。
康熙字典
【唐韻】同櫂。【謝靈運·登臨海嶠詩】鶩棹逐驚流。
又【類篇】直角切。【正字通】倚卓也。【楊億·談苑】咸平景德中,主家造檀香倚卓。
又木名。【南方草木狀】棹樹榦葉俱似椿,以其葉鬻汁漬果,呼爲棹汁。若以棹汁雜彘肉食者,爲雷震。出高涼郡。
英语翻译
oar; boat
棹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zhào
①<名>划船用长浆。屈原《湘君》:“桂~兮兰枻。”
②<名>船。韩愈《答柳州食虾蟆诗》:“哀哉思虑深,未见许回~。”
③<动>用浆划船。《归去来兮辞》:“或命巾车,或~孤舟。”
带"棹"字的组词
一棹 、买棹 、促棹 、倚棹 、兰棹 、击棹 、刺棹 、千里棹 、南棹北辕 、反棹 、发棹 、命棹 、回棹 、孤棹 、小棹 、引棹 、弭棹 、归棹 、征棹 、急棹 、惊棹 、战棹 、拨棹子 、放棹 、整棹 、朱棹 、枕棹 、桂棹 、棹力 、棹卒 、棹唱 、棹声 、棹夫 、棹女 、棹子 、棹影 、棹桨 、棹棹轧轧 、棹楔 、棹楫 、棹歌 、棹歌行 、棹汁 、棹海 、棹舟 、棹舡 、棹船 、棹船郎 、棹讴 、棹郎 、植棹 、楫棹 、烟棹 、玉棹 、王猷棹 、理棹 、短棹 、离棹 、纵棹 、轻棹
带"棹"字的成语
南棹北辕
- 相关文章
- · 禹棹奂个人资料_图片_影视作品
-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