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䮡的拼音: bì 异体字:駁 駜
部首:馬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19画 康熙字典:䮡(19画)
简体部首:馬部 部外笔画:9画 总笔画:19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馬 复”
繁体部首: 馬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CTJT 仓颉:SFOAE 郑码:CUKR 中文电码: 四角号码: 78347
统一码:4ba1 笔顺: 一丨一一丨フ丶丶丶丶ノ一丨フ一一ノフ丶
基本字义
(䮡)bì
bo2
同【駜】。
同【驳】。
康熙字典
【集韻】簿必切,音邲。【玉篇】同駜。馬肥壯貌。【集韻】馬飽也。
又神馬名。【黃香·九宮賦】驂䮡駽而俠窮奇。
又【集韻】北角切,音剝。同駁。
说文解字
馬色不純。从馬爻聲。
馬色不純。从馬爻聲。北角切〖注〗臣鉉等曰:爻非聲,疑象駁文。
臣鉉等曰:爻非聲,疑象駁文。
(駁)馬色不純。純同?。崔覲曰。不襍曰純。釋嘼曰。駵白駁。邠風毛傳同。謂駵馬發白色也。許說不同者、許意馬異色成片段者皆得曰駁。引伸之爲凡色不純之偁。从馬。爻聲。北角切。古音在二部。與駮各字。- 相关文章
- 随机内容